小木屋系列(全16册) 购买→ ←查看
有7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55999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小木屋系列(全16册)
Little House Books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
Garth Williams
姜庆尧 温淑真

天地出版 2005年01月 出版

该版本已绝版,仅作资料使用。

开本: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4.86

 

红泥巴书评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罗兰的化身。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其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三部《农庄男孩》,卡角是罗兰的丈夫阿曼乐·怀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罗兰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岁兰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四部《在梅溪边》,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梅溪边的情形在梅溪边这段日子,罗兰一家住往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虫吃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去做工。这时罗兰已经八岁,所以全书的叙事观点随罗兰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罗兰眼中更加具体。另外,罗兰和玛莉开始上学,她们的人际关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在银湖岸》,描写的是罗兰一家从离开梅溪边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梅溪边到达他区,罗兰坐的不是篷车,而是火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罗兰快十三岁了,由于玛莉失明。罗兰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于是罗兰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在银湖岸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就在罗兰的爸申请到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罗兰一家住在离银湖岸不远的小镇,暴风雪将小镇封住,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罗兰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麦粒糊口;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这一次,解决困难的是小镇里的两个男孩,他们冒着被冻死与迷路的危险,骑马出镇,带回食物。其中一个男孩就是阿曼乐。 
    继《好长的冬天》之后,困境远离,罗兰一家渐渐步入坦途。随着拓荒人潮涌来,银湖附近的小镇逐渐繁荣,形成“德斯密特”镇。在小镇这一段生活,罗兰写在第七部书《草原小镇》中。 
    在《草原小镇》一书中,罗兰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莉去读盲人学校。玛莉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兰为了赚钱帮助玛莉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兰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小木屋”系列最后两部是《快乐的金色年代》与《新婚四年》。《快乐的金色年代》描写了罗兰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教书的经历。这时候阿曼乐已在追求罗兰,他每周驾着马车去学校接罗兰回家,再送罗兰回学校,两人含蓄的情感逐渐增长。在故事末尾,罗兰与阿曼乐结婚,她真正离开父母,和阿曼乐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阶段。 
    《新婚四年》是罗兰死后才被发现的手稿。这份手稿描写了罗兰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罗兰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罗兰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问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作者简介】 
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Elizabeth Ingalls Wilder,1867~1957)出生于威斯康新州的大森林。童年时的生活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15岁时就为拓荒者们开办的小学执教。婚后迁往密苏里州曼斯费尔德,抚养女儿罗丝成人。1922年罗丝获得欧亨利奖。1932年劳拉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65岁开始到她90岁去世的25年间,她总共出版了9卷系列图书,包括《农庄男孩》(Farmer Boy)、《草原上的小木屋》(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在梅溪边》(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在银湖岸》(By the Shore of Silver Lake)、《好长的冬天》(Long Winter)、《草原小镇》(Little Town on the Prairie)、《快乐的金色年代》(These Happy Golden Years)、《新婚四年》(The First Four Years),被后人称作“小屋系列”(Little House Books)。  
 
资料来源:小书房世界儿童文学网(www.dreamkidland.com),如欲转载,请保留此行说明。 
 
【插图画家】 
Garth Williams (1912-1996) 
中文名译作:贾士·威廉斯 或 伽斯·威廉姆斯 或 哥斯·威廉士 
    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童书插画大师。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22年随父母移居英国,并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他原本想朝建筑、室内设计、雕刻发展,但在回到美国后,却开始对儿童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1945年,E.B.怀特坚持要威廉斯为他的作品《精灵鼠小弟》绘图,而这本书,也使得他从此成为儿童绘本画家中的一颗闪亮之星。他曾经为多部著名作品插图,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怀特的《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罗兰的“小木屋”系列,乔治·塞尔登的《时代广场的蟋蟀》,纳塔莉的《桥下一家人》等。 
    威廉斯除了替无数的绘本文字作家绘画,也创作了不少属于自己的作品。其中,《黑兔和白兔》还登上了1958年《纽约时报》的排行榜,是一本笔触写实、内容温暖的“爱的故事”。(此绘本有望在2005年在大陆出版) 
    他在1996年5月8日逝世,享年84岁。 
 
聊聊小木屋(萝卜探长): 
 
小木屋里对很多生活日用品制作有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枫糖、蜡烛、奶酪、熏肉等等,能说说看看吗? 
 
罗拉一家几乎每个圣诞节都过得别有一番滋味,能说说给你印象深刻的一两次吗? 
 
罗拉的爸爸是个很能干的人,尤其木匠活非常出色,能详细说说其中一两件吗? 
 
在小木屋系列中人和动物有着非常和谐的关系,能举一两例子吗? 
 
草原是美丽的,但是隐藏了很多凶险。看看能列举多少种罗拉他们遇到的自然灾害。 
 
小木屋中有很多简朴而又深刻的生活感言,比如罗拉一家几乎两手空空的离开印地安区草原的时候,罗拉爸爸说他们带走的比留下的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 
 
爱得华先生是罗兰一家最好的朋友,能说说他们间感人的故事吗? 
 
小木屋中有不少笔墨描写了狼群,能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 
 
大草原上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非常丰富的,说说他们是怎么自娱自乐的吗? 
 
阿曼乐因为很小就开始干农活,深深知道了辛勤劳作的艰辛。你知道阿曼乐爸爸是怎么描述5角钱的价值吗? 
 
 
小木屋系列(全16册)书目: 
1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2 草原上的小木屋(上) 
3 草原上的小木屋(下) 
4 农庄男孩(上) 
5 农庄男孩(下) 
6 在梅溪边(上) 
7 在梅溪边(下) 
8 在银湖岸(上) 
9 在银湖岸(下) 
10 好长的冬天(上)          
11 好长的冬天(下)          
12 草原小镇(上) 
13 草原小镇(下) 
14 快乐的金色年代(上) 
15 快乐的金色年代(下) 
16 新婚四年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那些古典的画面和古典的感情 (王林 )
        美国的历史短,常被人讥笑。有一个笑话是说,法国人往上数三代,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是谁,讽刺法国人的风流;而美国人则根本无法往上数三代,即是讽刺美国的历史短。不过,就是“小木屋”系列这样一套反映一百多年前美国拓荒历史的儿童文学作品,现在读来已经很陌生、很古典了。 
        请跟随作品的描述想象一下这样古典的画面:一辆大篷车奔驶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大蓬车由两匹马拉着,爸爸坐在车头,妈妈则抱着一个小婴儿,两个伶俐的小女孩坐在车尾,还不断地向后张望,车后跑着家里的小狗。草丛中不时蹦出几只野兔,草原上空有鹰隼在盘旋,天边的朝阳正在升起,先是淡淡的粉红色,接着小小的云彩中闪出金光来…… 
        再请跟随作品的讲述体会一下这样古典的情感:傍晚,大森林里温暖而舒适的小木屋,爸爸开始拉起了小提琴,妈妈和孩子们围坐在壁炉前,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从前,大森林里住着一个巫婆……”,孩子们紧张的眼神让这个黄昏无限延伸,妈妈的拥抱也让随后的睡眠安稳而踏实。 
        现在,昔日的大草原已经变成大都市,黄昏则被球赛和肥皂剧占领,那些古典的画面和古典的情感都逐渐消逝。或许,“小木屋”的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正是体会到了这种消逝,才决定在65岁时开始讲述自己童年时的故事,希望用笔留住这一切。她一共写了10年,有9部作品面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小木屋”的故事被改编成10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1954年美国甚至设立以怀德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也就是“怀德奖”。难怪这套书在台湾出版时,林海音先生十分喜爱,写下了好几千字的给孩子的导读文字。 
        好久没有读到这样耐读的、适合中高年级小学生阅读的儿童小说了,也好久没有读到这样温婉而流畅的优美译文了。一般而言,以回忆的心态来写文学作品,容易对童年抱有“赏玩”的姿态,觉得童年时一切都美好得很。这种姿态稍不如意,就容易滑向“矫情”,但罗兰却真实地展现了拓荒者一家的颠沛流离,这其中有自然界的灾难,还有印第安人的骚扰,不过,一切的艰辛和艰难,在拓荒者的双手和勇气面前,都纷纷退却。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玩文学技巧,只是简洁而又真实地展示童年的生活。或许,正是这种真情实感打动了孩子,才使这套书成为很多美国孩子必读书。随着近几年翻译童书出版的增多,能读到“信”的译文已属不易,读到“雅”和“达”的译文则简直可谓是幸运了。罗兰美国式的简洁文风一定给了译者很多信心,而且译者一定也是谙熟儿童心理的,知道用什么词语和句式能让译文好懂又传神。 
        书中的故事虽然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但对中国的孩子来说不会有太多阅读障碍。因为书中的故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趣的,而又充满了知识性。例如,对“糖雪”的介绍,对草原上各种动物的介绍,对印地安人生活习惯的介绍。相对于同是“拓荒文学”的《鲁滨逊漂流记》,“小木屋”更适合小学生阅读,这其实也是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区别。重要的是,“小木屋”是有助于孩子心灵成长的。我觉得我们目前的社会情形有些类似于当年美国的拓荒时期,成功与致富的欲望燃烧在每一个人心中。在这样一个时代,父母或许会发现,教育孩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有时连你自己的立场都很摇摆。其实,孩子们现在遇到的人生题,罗兰当年也都遇到了。那么,她是如何抉择的,她是如何克服的,都可以给小读者暗示。阅读是最好的“心灵教育”过程,而这套书至少提供了爱心、快乐、坚韧、宽容、勇敢、善良、乐观等心灵“养料”。 
        我估计这不会是一套市场热销的书(虽然我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读一读),它的封面朴素得一如它的内容,轻柔、优雅、安静,而现在的孩子要的是恐怖、刺激、热闹。但正是这样,我才期望被老师和家长的慧眼发现,把它们从一大堆花花绿绿、打打杀杀的书中抽出来,给孩子一个清凉的阅读之夏。  
  • 一部自强不息的“拓荒百科” (阿甲 )
    我认为罗兰·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是一套近乎完美的书,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值得一读。如果一定要对它的中文版挑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是封面。设计者刻意进行了一点卡通处理,使书显得更孩子气一些,但这恰好与原著的趣味悖离了。 
     
    “小木屋”系列讲述美国拓荒时代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语言亲切,细节丰富而且有趣,但主题是非常严肃的。它很让美国的孩子着迷,出版以来历经大半个世纪,一直是美国孩子最爱读的书之一。即使在今天,当他们疯狂爱上“鸡皮疙瘩”、“哈利·波特”的同时,也仍然继续爱着“小木屋”。说来的确有点怪。 
     
    “小木屋”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约在1930年的美国,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奶奶写了一本名叫《拓荒女孩》的自传。罗兰是她的名,娘家姓英格斯,夫家姓怀德(或译“槐尔特”)。罗兰在一个拓荒者家庭长大,18岁时与另一个到西部拓荒的青年阿曼乐结婚。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早年的学校教育也断断续续。她从未出过书,没有名气,谁会愿意出版一位普通老太太的自传呢?出版社的拒绝让罗兰感到泄气。 
    幸好罗兰有个女儿名叫玫瑰,她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作家,从小就爱听妈妈讲拓荒者的故事。玫瑰建议妈妈把自传改写成小说,还帮妈妈收集有关拓荒时代的资料,讨论写作技巧。于是在1932年,第一本《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诞生了。 
     
    这本讲述罗兰小时候(19世纪60年代)一家人在大森林边生活的故事立刻赢得了读者的心,尤其是小读者们,他们纷纷写信央求罗兰奶奶再讲一个、再讲一个。这位堪称“故事篓子”的老奶奶雄心勃发,越讲越高兴,在连续10年间一共写了九本,故事从她3岁时一直讲到大约22岁(其中有一本《农庄男孩》是讲丈夫小时候的故事)。 
    罗兰自己恐怕也没有想到,这九部小说竟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着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只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怀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博士,另一位就是她。 
     
    罗兰讲述的故事是那么的“普通”,普通得让你觉得它所获得的成就简直是一个奇迹。 
     
    她讲述,自己一家如何在大森林边生活,如何种植、打猎、制作食物,还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细节,细致到你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食谱来看待。(《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她讲述,一家人如何驾着大篷车跨越800多公里,来到美国中部人迹罕至的大草原,搭建小木屋,开辟农场,饲养牲口,与狼群、未开化的印第安人、可怕的疾病打交道。(《草原上的小木屋》) 
     
    她讲述,一家人又是如何被迫迁徙,再次跨越800多公里来到美国西北部的草原,重新开辟新的农场,在金秋收获季节又遭遇到蝗灾以至颗粒无收。(《在梅溪边》) 
     
    她讲述,爸爸巧遇良机,在铁路公司谋职,一家人如何来到西部铁路的最前端,看着荒原被平整,铁轨被架设,铁路带着拓荒人潮涌向西部。(《银湖岸边》) 
     
    她讲述,就在新建的铁路边,他们和其他拓荒者亲手搭建起一座小镇,可那一年正赶上罕见的长达七个月的暴风雪冬季,全镇人几乎都被饿死、冻死。(《好长的冬季》) 
     
    她讲述,纷纷涌向西部的拓荒者们,如何靠双手建设起一个个农场,土地渐渐富饶,小镇渐渐繁荣,当春暖花开一切欣欣向荣之际,少男少女们开始青春萌动,爱情在新生的大地上开花结果。(《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新婚四年》) 
     
    罗兰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孩子眼中普通拓荒家庭的故事。它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她告诉我们,人类曾经怎样去到未开发的大自然里生存奋斗,怀抱着“开辟属于自己的家园”的梦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而在这种艰难困境中长大的孩子,健康、自信、快乐、浪漫,对人充满友爱,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 
     
    今天,当我们身处大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奢侈时,可曾去思考过生命的基本诉求,可曾时时怀抱着作为一个人的荣耀与梦想呢? 
     
    在亚马逊网站上,有位美国的读者在书评中写道:“我读着这些许多代以前发生的故事,不禁在想,活在今天的我们并不比那个年代的人们更优越啊。” 
     
    这恰好也是我的想法。 


会员书评
  • OK and good (第一本书 ·2006年01月 )
    先记住我是中国人,后记住这本书也OK--第一页就让我流口水!人家那时还没吃饭呢!
    书评人打分: ★★★★★
  • 女儿的最爱 (ursulaa ·2005年09月 )
        整整一个暑假,女儿都沉浸在"小木屋"中津津有味而又乐此不疲! 
        故事虽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但是今天的人们仍旧可以在朴实流畅的文字里觅到开拓的自由精神,品出生命流转的无限精彩! 
        女儿被故事中的人物命运牵引着,享受着大自然变幻的神奇也在这个过程里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所以不一样的小木屋带来不一样的夏天,真好!
    书评人打分: ★★★★★
  • 为 《小木屋系列(全16册)》 写书评 (Jane张 ·2005年08月 )
    真让人陶醉
    书评人打分: ★★★★★
  • 心灵的震憾 (bubu2001 ·2005年06月 )
      我对红泥巴推荐的书目总是抱着“不可不读”的态度,每次不但不会失望,而且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收获让我受用终身。 
      买了《小木屋系列》后并没有强烈的欲望去翻开它,在我心目中美国没有悠远的历史,也就没有他们可炫耀的地方。无意中翻开了《好长的冬天》,却欲罢不能,挑灯夜战,一口气把上下两集读完。我仿佛也随着罗兰和她的一家在茫茫的草原跌入了冰冷而漫长的冬天。我不断地想象着感受着,在一年七个月的暴风雪中,天地间就是一个大冰箱,罗兰和她的家人、镇上的邻居就象被困在冰箱里的人,总是等不到开启冰箱的人把他们挽救出来。他们每时刻都在与大自然抗争,但他们坚强、乐观。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罗兰的爸爸仍带领着一家在小提琴的伴奏下高歌了一曲又曲,我终于明白,他们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他们的精神震撼着我的心灵,也许如今的我们已经太脆弱。从今以后,我不会再有太多的抱怨,我要把《小木屋系列》的每一个故事讲给我的小孩听,让他们无畏的精神流传下去。
    书评人打分: ★★★★★
  • 我的小屋 (还是小纽扣 ·2005年04月 )
    其实还没认真看这套书。这套书是从台湾引进的台湾译本,把“劳拉”译成“罗兰”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故事很美!
    书评人打分: ★★★
  • 久违了,“小屋”! (青心 ·2005年04月 )
    转眼间十八年过去了。那是1987年,我还是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电视台刚刚播放过美国电视连续剧《草原小屋》,我在读书的间隙看了一星半点,很喜欢。但是高考在即,坐下来看长篇电视剧是不敢妄想的奢侈。 
    不久,在新华书店,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套新上架的“小屋”丛书。八本崭新的书一字儿排开,摆在显眼的位置: 
    1、LITTLE HOUSE IN THE WOODS(大森林里的小屋) 
    2、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大草原上的小屋) 
    3、FARMER BOY(农家子) 
    4、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在李子河的岸上) 
    5、BY THE SHORES OF SILVER LAKE(在银湖畔) 
    6、THE LONG WINTER(漫长的冬天) 
    7、LITTLE TOWN ON THE PRAIRIE(大草原上的小镇) 
    8、THESE HAPPY GOLDEN YEARS(欢快的黄金年代) 
    这是一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注释读物,英文原著,后附注释和词汇表。编者在前言中写道:“本书内容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流畅。作者在描述生活方式、劳动过程时,十分具体精确;在抒情写景时,却又细腻深刻。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广泛涉及生活各方面的用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又可以从这套书中学到一些美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到美国人民在早期开荒移民时期与自然界的暴风雨、蝗虫、野兽等作斗争的情形;了解到他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种植作物、畜养牛羊、建造自己家园的艰苦劳动;以及拓荒者日常家庭生活、文娱活动、节日团聚的欢乐情景。……这套丛书适合高中或大学低年级学生作为课外泛读材料,对于英语爱好者当然同样适用。……” 
    我一本一本细细翻阅着,爱不释手,可以堂而皇之地买回家了,可以心安理得地看小说而不用觉得浪费时间了,因为是学英语嘛! 
    但是囊中羞涩,虽然每本只需2.85元,一套书的价格对我来说仍是一笔巨款。犹豫、取舍了许久,挑了一本《大草原上的小屋》。 
    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它对于我不仅仅是一本英语学习书,而将成为我最珍爱的书籍之一。 
    书中始终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简陋的物质条件下精神世界的富足,艰苦环境下总是发现自然的美丽及人性的美丽的乐观态度、总是充满着希望并且总是努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希望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了我。劳拉,成了我精神上的朋友。劳拉父母的相亲相爱、互相体谅包容、互相欣赏珍惜以及对孩子们的爱,亦成为长大后的我理想中的美满婚姻模式。 
    多年来,三本“小屋”书――《大草原上的小屋》、以及后来好友莹送给我的《在银湖畔》、《在李子河的岸上(即在梅溪边)》一直陪伴我左右,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为人妻为人母。书很旧了,看了很多遍,常常让浮躁的心安宁、沉静下来,让缠扰眼前的艰难困苦变得微不足道,学会快乐地享受自己所拥有的、希冀自己所没有的,总是保持着良好的心境。 
    当然,心底深处一直隐藏着一份遗憾,想念着另外几本失之交臂的“小屋”书,希望着有一天与之重逢。 
    有了孩子后,孩子在不知不觉间被妈妈(刻意)培养成了一个小书虫。与红泥巴相识,更是母子书虫的一大幸事。那么多优秀的童书源源而来,妈妈总是先睹为快,而每次新书回家,儿子的欢呼尖叫(远超过得到一件新玩具)亦令妈妈心满意足。母子共读、父子共读是家中最常见的欢乐情景。 
    每天浏览红泥巴,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第一次看到“小木屋”预告的时候,心中怦然而动:久违了,小屋! 
     
    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眼前又浮现起那个在书架前徘徊犹豫、取舍不下的青涩少年,呵,时光飞逝。当年慷慨赠书的好友莹,已远赴重洋去了劳拉的国家,而我,一个步入中年的平凡女子,竟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圆了十八年来的缺憾。 
    生活总是如此充满着意外和惊喜,叫人忍不住感激上苍:让我来这世界一遭,体味世间种种酸甜苦辣。 
    活着,希望着,真好!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一个拓荒女孩的故事(序言)

有一位老妇人,她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写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部。她没有高深的学历,也没有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这九部小说并没有悬疑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文辞。但是,这位老妇人所写的九本书,已经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

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孩子因为看了这一套书,从中得到爱的滋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对许多孩子来说,这套书甚至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引与鼓励。

这套书,就是你手中的“小木屋”系列小说;这位可爱的老妇人,就是本书的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Ingalls WiIder)。

罗兰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热潮。岁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她的爸、妈四处迁移。她在十三岁以前,就已到过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华纳森林的梅溪边、艾奥瓦州的柏欧克以及达科他区。他们住过小木屋,也住过台地下的土洞。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玛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十六岁时,为了帮助玛莉去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同时她认识了一个踏实的农庄男孩——阿曼乐·怀德。十八岁时,罗兰和大她十岁的阿曼乐结婚,后来生下了女儿攻瑰。

罗兰和阿曼乐非常相爱,但是刚结婚的那段日子却非常辛苦。他们同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奋斗,生活才逐渐改善。后来他们定居在密苏里州,还在自己的农场盖了一幢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这时候,罗兰的女儿攻瑰也已经长大、结婚,而且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新闻作家。玫瑰鼓励罗兰把过去的拓荒生活写出来。她们一起阅读了很多拓荒文学作品,一起讨论写作技巧。罗兰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十年之间,她写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罗兰的小说出版后就很受欢迎,到她八十七岁时,这套“小木屋”系列小说开始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一九五七年,罗兰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罗兰的化身。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住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其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三部《农庄男孩》,卡角是罗兰的丈夫阿曼乐·怀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罗兰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岁兰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四部《在梅溪边》,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梅溪边的情形在梅溪边这段日子,罗兰一家住往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虫吃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去做工。这时罗兰已经八岁,所以全书的叙事观点随罗兰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罗兰眼中更加具体。另外,罗兰和玛莉开始上学,她们的人际关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住银湖岸》,描写的是罗兰一家从离开梅溪边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梅溪边到达他区,罗兰坐的不是篷车,而是火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罗兰快十三岁了,由于玛莉失明。罗兰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于是罗兰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在银湖岸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就在罗兰的爸申请到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罗兰一家住在离银湖岸不远的小镇,暴风雪将小镇封住,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罗兰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麦粒糊口;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这一次,解决困难的是小镇里的两个男孩,他们冒着被冻死与迷路的危险,骑马出镇,带回食物。其中一个男孩就是阿曼乐。

继《好长的冬天》之后,困境远离,罗兰一家渐渐步入坦途。随着拓荒人潮涌来,银湖附近的小镇逐渐繁荣,形成“德斯密特”镇。在小镇这一段生活,罗兰写在第七部书《草原小镇》中。

在《草原小镇》一书中,罗兰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莉去读盲人学校。玛莉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兰为了赚钱帮助玛莉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兰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小木屋”系列最后两部是《快乐的金色年代》与《新婚四年》。《快乐的金色年代》描写了罗兰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教书的经历。这时候阿曼乐已在追求罗兰,他每周驾着马车去学校接罗兰回家,再送罗兰回学校,两人含蓄的情感逐渐增长。在故事末尾,罗兰与阿曼乐结婚,她真正离开父母,和阿曼乐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阶段。

《新婚四年》是罗兰死后才被发现的手稿。这份手稿描写了罗兰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罗兰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罗兰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问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其实,不只是罗兰经历了拓荒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双手和血汗开拓出美好的家园,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子子孙孙。我们回顾他们的生活,靠双手耕种、打猎、缝衣、筑屋、凿井……许许多多生活的考验,把人磨练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悦的、经久不衰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全书文辞妙趣横生,涉及到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极大阅读兴趣,是对他们的求知和成长大有益处的高价值图书。

今天,我们出版“小木屋”系列小说,正是希望读者通过罗兰的成长过程,重新认识自己与亲人、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更希望读者能从这段艰辛的拓荒历程中得到启发,在这个物欲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的现代社会中,找回简朴、勇敢、坚韧和爱!


在“小木屋”系列故事中,罗兰随着爸妈住过的地方:

①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里的小屋
②堪萨斯州——草原上的小木屋
③明尼苏达州——在梅溪边
④南达科他州——在银湖岸
⑤南达科他地区——德斯密特镇——草原小镇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