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莉薇拯救马戏团(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8580次


 

 
 
奥莉薇拯救马戏团(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伊恩·福尔克纳
(美)伊恩·福尔克纳
范晓星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31.8 会员价:28.0
会员折扣:88%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9~12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内容简介】 
    这一次奥莉薇在马戏团大展身手:无论是走钢丝般的惊险,耍球般的利落,还是蹦床般的此起彼伏,她总是勇往直前,蓬勃向上……,并以此拯救了整个马戏团。这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小猪的异想世界。 
    伊恩创作的奥莉薇系列不仅名列“出版人周刊”的年度畅销绘本第四名,至今仍居纽约时报的每周畅销绘本榜,这只可爱小肥猪也为伊恩赢得2001年凯迪克银牌奖。 
 
【作者简介】 
    伊恩·福尔克纳(Ian Falconer),他身兼舞台设计师和艺术家,虽然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成为童书的作者,却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背景。他相继在纽约大学、帕森设计学院和奥蒂斯艺术设计学院学习艺术与设计。他也曾经与知名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伦敦等地设计并展出系列的舞台作品和服装。此外,他还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画过无数的插图和封面。 然而,谁也没想到伊恩·福尔克纳将自己的即兴随笔《奥莉薇》(Olivia)当做礼物送给小侄女,却成就了一系列受全球孩子追捧的图画书,并为他摘取了2001年美国凯迪克大奖以及系列的奖项和荣誉。在采访中,伊恩·福尔克纳描述了当时仍是婴儿的侄女的眼睛(绝非偶然!侄女的名字就叫奥莉薇!),他承认“我才刚为那双眼睛深深着迷,下一刻我就决定要做个礼物送给她,所以我开始着手绘制这本书!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黑白与彩色的幻想 (苏清华(童美育专家) )
        刚刚好,在我的女儿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我拿到了《奥莉薇拯救马戏团》。和女儿一起看完故事,我问她相不相信奥莉薇拯救了马戏团,女儿说:“奥莉薇都说了是真的,你为什么还要问我相不相信呢?”一句话点醒了我,奥莉薇的老师不就问了这个问题吗?大人们为什么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故事呢?看完书后,女儿转而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奥莉薇怎么那么喜欢红色呢?” 
        的确,并不是我的女儿对色彩敏感,在《奥莉薇拯救马戏团》中,画家一如既往让奥莉薇喜爱的红色自始至终跃动在画面上,这是小孩子的视觉都能感受到的绘画语言。随着《奥莉薇》荣获凯迪克大奖誉满全球,黑红两色为主的表现方式似乎成了伊恩·福尔克纳在图画书创作上鲜明的特点,而且因为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奥莉薇的熟悉和喜爱,热情洋溢的红色也成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猪小妹奥莉薇的标志性色彩。而把这本书与《奥莉薇》放在一起,您马上就会发现,这本书加入了更多灰色调的画面。画家把炭笔的功能都发挥了出来,尤其是奥莉薇在马戏团里表演空中飞人、蹦床女王等节目的几个大跨页,那用炭笔涂抹的深深浅浅的灰色不但拉出了画面的空间关系,而且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画家使用了无彩色系的黑白灰来表达故事内容,那小块的红色是奥莉薇喜欢的“装饰”,却起着“主角”的作用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使我们的视觉随着画面上的红色而跃动。 
        当我们的视觉跟随奥莉薇移动时,您一定发现了一个细节:奥莉薇给大家报告“假期见闻”时讲到妈妈带她和弟弟去看马戏,那马戏团大帐篷上的红色和奥莉薇身上一贯的红色是不一样的。奥莉薇一进入马戏团的帐篷,就像进入了一个幻想之门,画面中所有的红色都变成浅红色,包括奥莉薇自己身上的红色。直到奥莉薇讲完,爸爸带她去远航时,船上奥莉薇小小的身影又恢复了那色彩纯正的红色。难道是马戏团的灯光使那红色发生了变化?那为什么卧室的黑暗、床头的灯光不能使色彩改变呢?从画家的创作风格来说,这变浅了的红色应该有某种寓意吧?和看过很多图画书的女儿讨论起这个问题,女儿说:“因为是奥莉薇讲的故事,故事里的画就用了浅红色呗!”我叹服孩子的理解力,画家或许真是用红色的纯度来区分故事里和故事外,现实与幻想…… 
        在这本故事书中,睡前的奥莉薇已经不再让妈妈陪伴,在她的床头挂着罗斯福夫人的画像。罗斯福夫人有句名言:“你一定要去做不能做的事。”奥莉薇拯救马戏团,对于大人来说,是一个孩子不能做的事,但奥莉薇认为自己可以做并做得很好,无论这是幻想还是真实,都是勇敢!勇敢的美德,黑白与彩色的视觉美感,都是可以借助此书传达给孩子美育的内涵。 
        美术课题设计: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黑白色能够起到统一和调和众多色彩的作用,在视觉上形成舒适的视觉美感,而黑白色和单一的彩色在一起,却能烘托这彩色,使彩色醒目而突出。因此可以设计一个“黑白和彩色表达幻想”的美术课题,让孩子通过创作体验,了解黑白与单一色彩所形成的画面视觉感受: 
        1.工具和材料:水粉色(黑色、白色)、一种色彩(红、黄、蓝、绿、紫、橙任选一种)、水粉笔(可用毛笔代替)、水粉纸、涮笔桶(可用普通广口瓶代替)、调色盘(可用普通白色瓷盘代替)。 
        2.创作要求:听音乐(音乐选择舒缓的、畅想的),让大脑自由地幻想,可以想自己喜欢的动物,可以想自己的经历,可以想自己最想做的事……音乐停止后,把自己想的最清晰的东西选择一种色彩来表达,仅限于一种东西,画面上其他的东西则全用黑白灰来表达。 
        家长的建议: 
        1.请孩子们在创作之前欣赏《奥莉薇拯救马戏团》里的黑白和彩色对比强烈的两个画面。 
        2.对于孩子创作的形象不做限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想法也不同,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 新书评 (匙河(儿童文学博士) )
        奥莉薇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带着她梦想家般飞扬的个性与洋溢的快乐,无论是走钢丝般的惊险,耍球般的利落,还是蹦床般的此起彼伏,总是往前,向上……这是奥莉薇系列的第二个故事《奥莉薇拯救马戏团》,第三第四等等也已排上了队。作者仿佛有野心要穷尽一个人的童年,但愿这不使你腻烦——做父母的不也是这样絮絮叨叨地衔住孩子的青葱岁月不放吗? 
        一开始,作者就利用对立的图文关系制造反讽的效果:上学前的奥莉薇兴致勃勃地给两个小弟弟做早餐,“她帮了妈妈好大一个忙。”画面上却是狼藉一片的厨房和若无其事走出去的主人公。孩子们以游戏般的激情来参与成年人的家务,最后留下的那个烂摊子谁来收拾呢?“妈妈!”似乎能听到孩子在门后得意的窃笑。故事也在此时向我们正式宣告了它滑稽的气质。 
        接着,在奥莉薇的卧室里,墙上贴的是被誉为“世界第一夫人”的埃莉诺·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妻子,拥有女性少有的独立、冷静与豁达)的照片。照片的纪实风格与故事的虚构性相交,衬出天真底子上的某种郑重与执着——我们对奥莉薇的自我写照已了然于心,接下来的校服改良就完全在意料之中。哪个孩子能忍受这炭灰般无趣的生活?鲜红的蝴蝶结、头盔、背包和条纹衫一下子就调和了灰黑的底色,在必要的规矩之内生出盎然的意趣,带着主人公在滑轮车上飞驰而去。吃饭、穿衣、去上学……这些看似啰啰唆唆的铺垫都是为了成就之后的舞台和灯光。 
        是的,面对观众,奥莉薇从来都容光焕发,但你要看到,给孩子一次讲述的机会,让教室变成舞台,那可是成人仁慈的创造。孩子随即的创造便不再拘泥于黑底子上的点点缀缀,而是哗地一下抖出一顶鲑鱼红的大帐篷,顶上旗帜般飘扬的“马戏团”这个词和意象带着往昔的喧闹与昂扬,让故事一下子恣意、磅礴起来。要让自己在故事里绽放,就得先让别人凋谢。嗯,让他们都得中耳炎去好了。然后是古希腊戏剧中的“机械降神”法——天降英雄,以此达成简单而圆满的叙事,却丝毫不显露此种模式的僵硬与尴尬,因为降落的是一头小猪,故事怎能不俏皮起来? 
        奥莉薇首先纹身亮相。哗,身上绘有海蛇、骷髅旗子、椰子树、甜心女郎,更有缅因号战舰(作为美国国家形象与力量的象征,它谜一般的沉没直接导致了美西战争的爆发)。这些花里胡哨的图案就像一首叙事诗,唱着成年人的战争与爱情啊,光荣与梦想啊……奥莉薇就像一尊矗立的纪念碑——显然是成人忍不住挪用了一下孩子的发言权。接下来是驯狮、走钢丝、踩高跷、耍球、扮小丑、骑独轮车……那一页容纳了四个场景的画,尤其圆熟地融合了动与静、蓄势待发与喷薄而出、速度与能量,并自然地推向高潮:连续六个折页大肆挥洒了蹦床女王的狂野与惬意,背景色调的暗沉更把红白相间的绚烂主人公推向明亮飞扬的前景。多么奢侈,画家毫不吝惜这铺张的纸页与笔墨,只为了供给这童年的恣狂。我们不禁喟叹,真是个在童话中被惯坏了的孩子,或是被自己宠坏的孩子,这么贪婪,一天之内就把自己的梦想玩遍。 
        可在压轴戏里,面对七零八落的小狗时,奥莉薇就没那么顺当了。不如说是作者借着她调侃了一下大人面对小孩时的那种无奈与尴尬。小狗们的懵懂与涣散是再正常不过的童年状态,有的甚至酷到只露出一小截尾巴给你,虽然你盛装打扮,站在舞台中央,曾经驯服过猛兽。看,每一个梦想都以成年与童年世界之间的生活逻辑做底子——大人有小孩无力企及的自如,也有小孩难以理解的窘迫。 
        奥莉薇的报告结尾有点儿古怪,用缩小的字体写着:“再后来,爸爸就带我出海远航。我讲完啦。”这才是真实的经历,还是要开始另一段杜撰得津津有味的海上历险记?可一天有一天的梦想,一天有一天的担当。梦想让人神采飞扬也让人大汗淋漓,需要休息一下。这时成年人惯性的质疑来了,“你讲的是真的?”“是真的。”“全都是真的?”“全都是真的。”幸好,面对始终昂首挺胸甚至飞扬跋扈的奥莉薇,老师的表情从疑惑换到若有所思。真的,有时我们不必费心去分辨孩子的梦想与现实,让他们闹闹地或静静地自个儿生长,就好。再翻回书名页,那一连串机械而煞有介事的运动,不已告诉我们,幻想的本事是在地上练出来的?梦想以务实为底,一经故事轻盈的撩拨,就变成现实般的童话或童话般的现实。你没看见那占尽风光的奥莉薇载着梦想倒立在滑轮车上,那样张狂而优雅地飞回家,也从天上飞回地上?我们的故事也实在需要这样强悍的气质,不是温和的朗照,是烈日,但不灼人——相信孩子放手做自己的同时,也允许、体恤并创造让别人做他自己的机会。 
        遗憾的是,很多故事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发生。当妈妈问起学校里的事时,奥莉薇的回答只是“什么都没干”。她并没有与妈妈分享自己独有的梦想,她静静地趴在地上看书是因为热闹之后的疲惫,自省之后的落寞(意识到梦想仍旧只是梦想,尚未照进现实),还是没有交流的意愿?也许奥莉薇是寂寞的女王,有表演就有谢幕;或是滑稽而忧伤的小丑——一层层揭去那厚厚的油彩,你知道那底下是笑还是泪?在张扬与快乐的另一边,还有孤独、疑虑,甚至阴郁,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最后,下了一系列命令与禁令(闭上眼睛,马上睡觉,不许蹦跳)的妈妈闯进来时的场景被处理得犹如大野狼和小红帽,多少有点恐怖,是在温和地提醒或抗议成人对孩子的无知吗?只希望看故事的我们不要这样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阴影。适时地让孩子与我们分享他狂野或温柔的梦想吧,梦想的疆域扩张着,阴影才会一点点退避。况且我们在生活中离弃的天真,在孩子的梦想中也会得到保存。 
        即使人类的童年无休无止,一个人的童年也只有一次。即使在童年里,也不是每一天都能过成狂欢节,每一次都能成为灯光下的焦点。不苛求永远,我们只要此时此刻的孩子,就这样在梦想中没心没肺地恣意着快乐着。别怕他们惹麻烦,儿童本身就是这个世界赐予我们的“骚动”与“暴乱”,然而令人愉悦甚至甜蜜。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