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谁多一些(0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7928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你爱谁多一些(0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
Ours burn et Ours blanc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法)斯维特兰娜·彼得罗维奇
(比)文森特·阿迪
黄聿君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年03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9.8 会员价:26.2
会员折扣:88%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内容简介】 
    透过两只玩具熊从互相妒忌、处处竞争,到最后学习互相帮组的过程,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的好”,也能体会“接纳别人”,才会让自己更快乐。  
  爱莉的奶奶和外婆每人给她买了一只玩具熊,两只熊一模一样,不过一只是棕色的,一只是白色的。两位老人争论着爱莉会更喜欢哪一只的时候,两只小熊也开始了“争宠”…… 
 
【作者简介】 
    斯韦特兰娜·彼得罗维奇 (Svetlana Petrovic),出生于法国的斯韦特兰娜·彼得罗维奇,从小即开始不断写出各式各样的有趣故事,写作是她生活中最大的嗜好。现在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居住在法国。 
 
【画家简介】 
    文森特·阿迪 (Vincent Hardy),1955年出生在非洲的布隆迪共和国。后来在比利时学习插画课程,年轻时即开始画连环漫画,1981年出版第一本漫画书Le courseur,至今已在法国等地出版许多漫画。在开始为童书插画创作之前,文森特·阿迪做了十年的纯艺术创作。目前居住在比利时。 
 
【图画赏析】 
            分格画面的效果和张力       (张影妹◎图画书编辑) 
 
    《你爱谁多一些》讲述的是一个让读者感到熟悉、童趣又有所启迪的温馨故事——小女孩儿爱莉的两只玩具熊,在作者拟人的手法下展开了一场“争风吃醋”的亲情争夺战。这场“战争”又是用温和、幽默的形式,十分童趣化地表现出来。 
 
  图画书中讲述家庭、亲情、伦理故事的可谓常见,创作者各有所长,绘画方式、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你爱谁多一些》的特点又在哪里呢? 
 
  画面风格细腻、温暖,角色造型圆润、可爱却并不甜腻造作,同时又有着几分当下孩子喜爱的时尚气质。故事节奏紧凑,画面视角变化丰富,细节表现充分,读完全书之后令人有感同身受、心悦诚服的共鸣。 
 
  让上述阅读特点凸显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书中巧妙娴熟地大量运用分格画面。在故事节奏上,分格画面减少了图画的单页数量,让单页图画更高效、更详尽地表现了故事情节。比如:故事的开始,奶奶和外婆在送给爱莉两只玩具熊的同时,已经开始对各自的礼物寄予一争高下的私心。这一情节的表现,既自然引出了主要角色的出场,又导出故事的开端。画面的主体是日常的室内环境,两个大人在远景处窃窃私语,爱莉从远景到中景,再到近景占据主体位置,而插入的分格画面则以特写的方式将两只小熊放大呈现给读者。三页图画将开场情节交代得清晰、完满,干净利落决不繁冗拖沓。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两只玩具熊各显神通,企望将对方压倒,夺取最受喜爱的荣耀。爱莉则时而全然不觉、时而需要善后小熊们一塌糊涂的战场,最终女孩儿气愤地将它们隔离反省,小熊们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重归于好。要用文字在有限的页面内表现这些情节尚属不易,用有限的图画页面来表现更加考验画者的技巧。 
 
  画家利用分格画面从容不迫地把情节表现得滴水不漏。比如:两只小熊在小女孩儿睡觉时争抢被子,画面中的小女孩儿被冻醒茫然不知所谓,可是读者却从分格画面中将是非原委看了个真真切切。又比如:小白熊将书包推下书桌去的画面,分格画面的使用让读者将书桌上下两只小熊的行为在同一页面里尽收眼底。分格画面的表现扩大了平面图画中对于情节的描绘能力,有效地完成了故事的推进,使得故事的内涵显得格外丰富、立体。 
 
  通常,在同一页画面里要表现出不同的视角可谓不易。但在这本书里,依然是分格画面的使用,让读者的视角在同一页画面里产生了丰富的变化。比如:爱莉将小棕熊放在高高的书架上,平视的主体画面里插入一个俯视的分格画面,除去交代情节之外,增加了视觉的落差,读者也仿佛和小棕熊一起感受到令人晕眩的高度。之后,在小棕熊急中生智地爬上更高的书架借助玩具滑翔机飞落的场景,仅在一页画面里,视角从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这样的变化不但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线,更让读者在仰视小棕熊的时候,感受到小棕熊战胜自我之后的昂扬斗志。 
 
  除了推进故事节奏和丰富视觉变化之外,分格画面还以特写的方式将细节更入微地呈现给读者。比如:两只小熊以沙拉酱和果酱互相攻击的情节,从小白熊的酝酿起意时的怒气,到战争升级中两只小熊交替的得意与伤心,最后爱莉善后处理时两只小熊各怀心事的表情——仍然是仅仅三页画面,但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细微表现都被读者一览无余。 
 
  分格画面对于细节的表现力,同样在小棕熊营救小白熊的情节里被发挥到极致。从小棕熊产生心理改变,到开始行动,再到成功进入衣柜的八页画面里,每一页都有分格画面为读者展现出细节的特写。令读者真切、充分地感受到故事中紧迫的气氛,一颗心不由得被两只小熊紧紧抓住。 
 
  看到故事结尾两只小熊尽弃前嫌时,读者们肯定要为它们的成长和进步露出会心的微笑。此时,我们再回顾一下画家对于分格画面的大量运用,不难发现,这种在漫画中常见的手法,在图画书中显示了超出平面图画的叙事功能。尤其是对于表现本书的故事内容,分格画面显示了独特的效果和张力。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呵护心灵的花园——小小熊教给我们的大智慧 (林静(山东师范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 )
        这真是一本巧妙的小书,巧妙在它的主题是“情绪管理”,书中却没有一句说教,两只可爱的小小熊不经意间告诉我们一个大智慧——什么是嫉妒,它会带来什么,我们该怎么做?这还是一本及时的小书,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灵的花园都有着这样的杂草,坐视不管,它们就会愈长愈茂,最终荒芜的不仅仅是花园,还有我们的人生。 
        什么是嫉妒呢? 
        奶奶和外婆争论着爱莉更喜欢哪一只小熊,这场争论在两只小熊的内心种下了“比较”的种子,最终开出了“嫉妒”的花朵。是呀,它们是多么的一样,除了颜色不同,长得完全一样,可就是在如此的相似中才更要分清楚“谁最受喜爱”呢!小棕熊和小白熊都想尽办法让对方“更糟糕一些”,如果对方糟糕了,就开心地“笑得肚子痛”。听故事的宝贝们对这些情境不会陌生:“妈妈抱起别的小朋友,我绝不同意!”“ 都说小丽的裙子好看,哈哈,弄上泥巴,难看死了吧!”“老师坏,怎么能给他两朵小红花呢,讨厌……”讲故事的妈妈们也不会陌生:“他的有什么了不起呢,我的最好!”“怎么他就能成功呢,哼……” 
        由比较而生的“嫉妒”,每个人都有,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它、面对它。孩子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害怕别人比自己好、对别人的所得和成就感到不平、只愿意盯着别人缺点的心理就是嫉妒。 
        嫉妒会带来什么? 
        嫉妒的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两只小熊不停比较、时时争吵、处处暗算,把快乐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没有共同玩耍的快乐、没有安详温馨的夜晚、没有明媚阳光下甜蜜的野餐……争斗不休的小熊全然体会不到爱莉对它们的爱,因为它们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比较”和“算计”中,最在乎的是:谁会贴爱莉更近一些呢?谁是最干净漂亮的呢?谁是游戏中的主角呢?谁更可爱一些呢? 
        终于有一天,爱莉喊出“我受够你们了!” 
        嫉妒会带来什么呢?嫉妒把生活变成灰色,因为我们总是看到别人的不好;嫉妒让天空变得阴暗,因为我们不想让别人沐浴阳光……不妨和宝贝们一起做说说“嫉妒像什么”的游戏吧,在描述中更好地认识“嫉妒”:嫉妒像是一把火,烧掉了生活的快乐,烧伤了自己和别人的心;嫉妒像一副中了魔咒的眼镜,一戴上它,就只会看到别人的不好;嫉妒像一把邪恶的刷子,刷掉了生活的美景、朋友的友谊、分享的愉悦、合作的快乐…… 
        面对嫉妒,我们该怎么做呢? 
        是什么让两只小熊从争斗不休的敌人变成相亲相爱的朋友呢?柜子上的小棕熊想到衣橱中的小白熊会“怕黑”,衣橱中的小白熊感到柜子上的小棕熊会“怕高”,正是陷入困境中的感同身受让它们第一次相互同情,试着体会对方处境下的心情。为了营救“怕黑”的小白熊,小棕熊要从高处下来,衣橱中传来了小小的加油声——正是在面对挑战的经历中,它们团结合作、相互鼓励,小白熊体会到为别人加油的意义,小棕熊也感受到友谊带给它的勇气;小白熊和小棕熊在可怕的黑暗中紧紧依偎在一起,睡得好香好甜……在共同的恐惧中,它们相互安慰、彼此依靠,最终品尝到了“一起面对”“一起克服”的不易和快乐。你们看,丢掉了“嫉妒”的小熊会欣赏别人,这时候,它们是自信的、快乐的、勇敢的、开放的…… 
        要想克服嫉妒,就要真正认识和正确面对它,要像小熊一样在切身经历中认识自己,欣赏别人;在合作中看到别人的长处,品味分享友谊和协作共赢的快乐。 
        两只小熊终于锄去了“嫉妒”的杂草,我们呢? 
        ——努力呵护心灵的花园,让它芬芳满溢! 
     
  • 你能管住心里的小熊吗? (周新京 ◎ 儿童阅读推广人 )
        情绪管理绘本是儿童绘本的一个门类,虽然也讲故事,却主要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情绪调节。《你爱谁多一些》正是这样的内容。 
      这本绘本初读起来有点怪,因为从中看不到作为管理者的父母,孩子也不是以被管理者的面貌出现的。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到底谁在管理谁? 
      爱莉的奶奶和外婆每人给爱莉买了一只玩具熊,两只小熊一模一样,只不过一只是白色,一只是棕色。两位老人围绕爱莉更喜欢哪只熊争辩不休,本书所要管理的情绪——嫉妒,首先通过两位老人表现出来。坐在一旁吃早饭的爱莉对此无动于衷,两只小熊却像中了魔似的,因嫉妒而展开一系列的争斗。 
      它们不择手段地欺辱对方,将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将对方弄得污秽不堪。这时,一直没露面的爱莉出场了,对它们高叫:“我受够你们两个了!”这通常是烦得要命的父母的口头禅。于是,作者的意图顿时大白,她是把孩子提升为父母,让玩具来扮演孩子了。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便转化成孩子对玩具的管理。 
      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首先,父母们都知道,孩子有时比大人还要面子呢,脆弱的小心灵被他们自己包裹得紧紧的,遇到批评没那么容易接受,闹不好还会引发逆反行为。在绘本中列举孩子的“劣行”,警告他们不要那样做,孩子不仅不接受,还会讨厌这本书,认为它不怀好意。所以,作者聪明地避开锋芒,巧妙地帮助父母对孩子说,不要像两只小熊那样,或者不要像别的孩子那样,孩子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他会为自己的优异感到自豪,并愿意为保持这份优异付出努力。 
      其次,孩子总是任性的,不管什么事都要折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再由父母来处理。把孩子提升到父母的位置,像父母俯视自己一样去俯视小熊,既可以帮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也能诱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顽皮与荒唐,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另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那对小熊扮演的其实就是“原我”,爱莉扮演的则是约束原我的“超我”,或处在两者之间的“自我”。这道理说起来复杂,还原到生活中就简单了。也就是说,孩子不仅可以通过与小熊和别的孩子对比来看待自己,也可以试着从父母的角度看待自己。最主要的是,她可以自己审视自己,进而管理自己。那个小爱莉的身上,复合了多种角色。 
      同其它优秀绘本一样,本书作者在表现既定内容时,也施展一些“手段”。否则绘本就过于直白和简单了,既提不起孩子的兴趣,也不能赋予孩子更丰富的心智启迪和艺术感染。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这个故事里,奶奶和外婆便充当了嫉妒的发生源。当然她们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将那种争辩无顾忌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是不妥的。所幸在故事里,承袭嫉妒的只是两只玩具熊。如果在生活中,“有样学样”的便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了。 
      我们还可以把前后环衬对照来看——前面是两只小熊相互争斗的场面,后面是两只小熊友好相处的情景。我们可以带孩子一项一项地分辨,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梳理。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本书的绘画吧。乍看之下,觉得这些画很普通。细细品味起来,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淡雅的色调、细腻的光影、浑圆的线条和饱满的造型。这些画会随着看的次数增加而增强对它们的好感,也就是说,它们很耐看。画家所追求的,是一种平和内敛的美,一种匀称紧凑的韵致,一种稚拙的童趣与精致的专业技法的巧妙融合。相对本书的内容而言,这种画风是十分贴切的。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