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名作绘本--魔瓶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041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大师名作绘本--魔瓶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英)史蒂文森
郭雪贞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03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2.8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让孩子爱读书,给孩子读好书,是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共同愿望,也是出版人的理想追求。《大师名作绘本》从浩瀚的世界文学典籍中,精选出41位文学巨匠的50本经典短篇,聘请林海音等28位著名作家翻译缩写,邀请42位来自18个国家的、曾荣获过各项国际绘本大奖的杰出画家配图插画,呈现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文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 
    《大师名作绘本》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名家译写深入浅出,精准地再现了原著的风貌;篇篇文字语言简洁,故事性强,孩子容易接受,大人展读也会兴趣盎然。《大师名作绘本》的绘者,均是当今世界插画界的佼佼者,大多选自大师的家乡,熟悉作品中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他们以各自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精彩地诠释了大师的名作。孩子通过他们最爱的读图看画,能轻松愉快地与文坛巨人交流;能从这些作品中,感知大师对人生的丰富体验,认知多姿多彩的生命本质,获得人性的洞察力和人生的感应力,获得日后对现实社会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智慧。每一本书的内涵,将会随着小读者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而丰富;对于成年人,每一本书也都开启了一扇美的窗户,都是一次精神的历练,都会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营养。当每一篇小说的影响和启发作用汇集在一起时,它们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 
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小读者、大读者看到它,喜欢它。 
 
                                 ——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  寄语 
 
    《大师名作绘本》,既是文学的瑰宝,又是视觉的极品。它能引领小读者登高望远,感受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景致和艺术魅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将来成为世界性人才打下基础。 
    《大师名作绘本》,是奉献给孩子们的理想读物,也能给成人带来图文欣赏的愉悦,对美术绘画界人士也有借鉴价值。 
 
                                 ——编辑寄语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心灵之光在《魔瓶》中闪烁 (园中三叶草 )
    文/三叶草 2007年4月 
     
     
    松居直在《 我的图画书论》 中写道:“图画书不是用做观赏的书,它的作用在于孩子心中创造故事的世界。不能被表面上如何精美豪华夺去注意,而忘记了去判断它是不是真正地描绘了故事。” 他写道“即使是单纯的黑色、褐色,只要出色地描绘出故事的世界,孩子们就会从画中充分地了解故事,想象色彩的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引进台湾的大师名作绘本系列第四辑里有一本《魔瓶》,是十九世纪末苏格兰作家史蒂文森的一个童话式的故事,故事有个令人期待的开场,又在如释重负的快乐和幸福中结束。书中的图画充分利用了空间的处理和隐寓的色彩,使故事呈现出厚重而沉郁的格调。 
     
    绘本《魔瓶》的封面是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陈设奢华的房子的墙壁呈现暗黄色光泽,与门口温暖的阳光融合。房间里的地毯、沙发、桌椅、钢琴都被包围在深褐色的昏暗幽深的氛围中。一个衣着简陋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一脚跨出门口即将离开,他手里拿着一个细长颈脖的瓶子,回头向站在屋里的老者挥手告别。老人背朝着画外,身着一袭华贵的黑衣,体态臃肿。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光影,视角的中心是逆光下的两人生硬的轮廓线和衣着被平涂的色块。年轻人表情模糊不清,难以辩清是快乐还是忧伤。时间是流动的,他或许在转瞬间就走出门去消失了。这个瞬间的景象被定格在纹路清晰可辨的画布上,压克力颜料下笔触粗旷,象一张舞台剧的剧照或者某个上个世纪的老电影的海报。 
     
     
     
    翻看《魔瓶》这本画书,仿佛像是观看画作者吉雷尔导演的一场戏剧。厚厚的丝绒幕布拉开,寥寥无几的几个出场人物,陆续被安排在舞台灯光照射下布景般的外景和道具般的陈设之中。剧中人被魔瓶能够满足主人的任何要求和愿望的魔力所着迷,同时却被可怕的“如果魔瓶的主人在死前还拥有它,他的灵魂就会永远在地狱受煎熬”所诅咒,所以大量的心理活动需要靠文字以外的元素来表现。 
     
    吉雷尔善于利用观者视觉产生的心理因素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在构图上打破对称、平衡,结构和视角毫不重复,甚至没有过度性地大跳,使人产生焦灼、恐惧、痛苦的感觉。人物的面部表情被一些抽象而模糊的线条所表征,形体夸张扭曲变形。场景或昏暗或煞白,时而是深夜般的黑冷色,时而又是烈火般的绛红色,场面架构在或S型扭曲、或垂直分割、或大幅度压缩、或倾斜欲倒的富于变化的空间里。人物的形体时而被放大,时而被收缩,给观者一种时重时轻的感觉。 
     
    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故事的,它不同于独立的绘画艺术作品,吉雷尔在每幅图中都利用天空、钢琴、门板、墙壁等做 “留白”,文字正好编排在留白上,图文关系紧密联系恰倒好处。在改编成图画书时,新加坡人郭雪贞进行了译写,仅用简约的语言文字叙述故事和表达人物的感受。 
     
    翻到正页上,呈现在观者视野里的是一个广角的大场面,印象派手法描绘的天空下错落有致而美轮美奂的旧金山港口,天真烂漫、身心放松的年轻水手奇威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任何事物都无所谓而充满好奇的他,仿佛是不谙世事的孩童。 
     
    旧金山市里一座豪宅的主人,一个老富翁告诉了奇威自己的致富秘密,一只奇怪的魔瓶走进了画面中。俯视角下,一架钢琴把画面分割成一半黑一半白的S 状,奇幻的动感让观者迫切希望知道这两个人会如何交易这只瓶子。 
     
    老人花九十元买来的魔瓶,用五十元廉价出让给了奇威。但是有个看起来似乎不错的规则,就是必须在死前把魔瓶用更廉价的金额卖给别人,否则灵魂就会永远在地狱受煎熬。我们的年轻人奇威轻松交易,于是出现了前面叙述的封面上的那个瞬间一回头的景象。 
     
    奇威对老人的嘱咐将信将疑,他把魔瓶加到六十元卖出,却发现瓶子变魔术般地又回来了。仰视的角度中,昏暗的建筑都向着明亮的天空倾斜,奇威的形体被放大,歪着头侧着肩,手插在裤兜里,一副玩世不恭的浪荡像。 
     
    奇威和他的朋友罗帕卡在船上商量了个好办法,奇威实现愿望后,再把瓶子卖给罗帕卡。奇威似乎前途无量,可是两个人所乘船的白色船顶却倾斜地压向并不晴朗的天空,隐预着快乐中暗藏凶险。 
     
    奇威实现了愿望,惬意地住在大房子里,还与一位一见钟情的美丽姑娘可娃定了亲。然而扭曲的地平线上升偏移得很高,把姑娘可娃压在一片窄窄的黑暗里一小弯橙色光线中。神气的奇威坐在高头大马上,可惜只走进画面一点点。 
     
    就在他沉浸在美好期待中,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得了致命的皮肤病。豪华的桌布上花纹弯弯曲曲,地毯上也是弯弯曲曲的模糊的线条,椅子靠背也是弯弯曲曲的,房子的踢脚线和门框把画面分割成倒Z 型,冷冷冰冰的镜子里有一个被复制的丑陋的影子,奇威的心灵之光仅剩短裤上泛着的些许亮色。 
     
    奇威为了健康地娶到姑娘,发疯了似的到处寻找魔瓶,俯瞰角度下,一片暗橙色的光影中,房屋都斜向他奔跑的方向。 
     
    找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形如枯槁的人那里找到了瓶子,可怕的现实是这个瓶子的出让价跌到了一分钱!门口站着的奇威是个巨大的特写,身后惨白的天空,垂直方向被两边黑黑的房门切割,形成强烈的向内的压迫感。 
     
    奇威与可娃生活在一起,可他的心灵正承受炼狱般的冷酷折磨,魔瓶太廉价了,卖不出去的话,诅咒随时可能实现,谁也不知道他明天会不会掉进地狱里。可娃佝偻着身体匍匐在地上,奇威尴尬地半蹲着,两人被周遭的黑暗包围着。在俯视的场景中,楼梯扶手的隔栅大角度倾斜而平行密集地伸向这两个可怜的人,昏暗冰冷的光影下,两个人在苦苦寻找出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人,难道不是在地狱之火中煎熬吗? 
     
    可娃出了个主意,两人到法国去,那里有比一分钱更小的币值。一分钱可以换五个生丁。这只瓶子简直象股市里的垃圾一样,越抛越廉价,越想出手越套牢。可娃为了丈夫能够得救,她企求路边的一个老人做买家,过了个手,自己又把瓶子买了回来。长着巨大的金棕榈树的围墙把画面水平对等分割,造成平静而宽广的形式感,而离开老人后的可娃,象飞一样地向画面右边离去。她的内心得到了瞬间的安慰,奇威得救了! 
     
    可娃甘愿牺牲自己的灵魂而换取丈夫的安宁,可是她更憔悴了,身体弯得象只弓虫,无力地靠坐在门边,头发半遮着的脸上的表情让人心痛极了。瓶子就在她身边,不知道画家吉雷尔是不是故意把一直盖在瓶子上的塞子漏画了。这一切全被黑暗中的奇威看到眼里,矩型的门框象分界线一样把二人分隔在一明一暗的两个氛围里,两个人近在咫尺,却形同隔世。 
     
    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曾说过:“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画中的可娃忧郁恐惧的眼神多么象蒙克的画作《呐喊》 中的那个绝望的人啊! 
     
    借酒浇愁的奇威找到一个爱喝酒的水手,想让他走个过场,如法炮制般,用自己的灵魂而换取可娃的解脱。水手很快就用两个生丁买回了魔瓶,可是他拒绝再卖给奇威,很洒脱地说了句瓶子要定了,反正自己也上不了天堂。这是吉雷尔精心安排的一个场景,左边水手的身体被画面严重地分割成残缺不全,好像一半已经离开舞台,仅留下墙壁上投影出的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影子,分不清是人是魔。在画面的右边,光线从左边打过去,墙壁和地面的投影形成一个标准的L 型,顿然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剧中的主角——奇威,被框在这个L 型里,向墙壁后未知的方向狂奔,心灵已经得到解脱的他,象是逃离到另一个时空里去了。我们看到剧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他往后的日子就象是活在天堂里啊。 
     
    在即将落幕的时候,夏威夷海滨的椰林下,那所尖顶屋子敞开的红色窗前,紧紧偎依着一对恋人。奇威和他的爱人从此过上了幸福而甜蜜的日子。黑暗已经失去了魔力,椰子树高大的剪影增加了些许浪漫的情绪,两条温暖而透明的色带象一条路铺在二人的眼前, 经历过风雨的人生路上,始终有亲情在守望。 
     
    合上这本书,封底上是那个最后买下瓶子的水手支离破碎的身形,也许他最后的愿望是到地狱里也要有酒喝,也或许他就是瓶子里一直住着的那个精灵,被两个年轻人的爱感动了,出来解救他们。这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喜欢想象的朋友们或许可以续写下更多往后的故事。 
     
    正如《魔瓶》封底上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所说,“进入这样图文并彩的世界,将使人获得立体而丰富的感受,产生心灵的向往。”希望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魔瓶”的人,能够让心灵之光永远璀璨明亮。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