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0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6248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0
Kinder fragen, Nobelpreistrager antworten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德)贝蒂娜·施蒂克尔 编
张荣昌

三联书店 2003年07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7.0 会员价:27.0
会员折扣:100%

开本:16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这是一群名符其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孩子们撰写的科普文章集,既有自然科学的问题,也有社会科学的问题,而他们回答的问题都是真正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别看他们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面对孩子的问题,仍然要使出浑身解数,因为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能随口提出真正的终极的问题。而这些最聪明的人,居然能把这些问题讲解得那么透彻、明晰,而且通俗易懂,让孩子们也能明白。这正应验了这句话:“从好奇心和热情上看,科学家实际上是长大了的孩子。” 
 
    这是一部可以作为知识性读物典范的图书。在《评价知识性读物的七个标准》中,我们曾经谈到:“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表示,在某种程度上,结论是可以继续讨论的,并非必须是勿庸置疑的。”读过这本书,你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参与这本书的作者有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似乎无所不知的渊博学识固然令人敬服,但更令读者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谦逊和热诚。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但是营养十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人格魅力。 
 
【目录】 
前言                            /(德)阿克塞尔·哈克(Axel Hacke)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  /(德)克劳斯·冯·克利青 
什么是政治?                    /(以色列)西蒙·佩雷斯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              /(加拿大)约翰·波拉尼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美)丹尼尔·麦克法登 
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    /(英)理查德·罗伯茨 
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            /(日)大江健三郎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墨西哥)马里奥·乔斯·莫利纳 
电话是怎么回事?                /(德)盖尔德·宾尼希 
不久就有两个我吗?              /(美)埃里克·维绍斯 
为什么会有战争?                /(美)埃利·韦瑟尔 
为什么印第安人不知道疼痛?      /(美)君特·布洛贝尔 
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      /(德)赖恩哈德·泽尔腾 
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            /(意大利)达里奥·福 
空气是什么?                    /(荷兰)保尔·克鲁岑 
我为什么会生病?                /乔治·维托尔卡斯 
为什么树叶是绿的?              /(德)罗伯特·胡伯尔 
我如何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苏联)米·谢·戈尔巴乔夫 
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  /(德)埃尔温·内尔 
为什么有男孩儿和女孩儿?        /(德)尼斯莱因—福尔哈德 
地球还会转动多久?              /(美)谢尔顿·格拉肖 
为什么1+1=2?                   /(美)恩里科·蓬比里 
感谢                            /(德)贝蒂娜·施蒂克尔(Bettina Stiekel)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好玩的问题 精彩的回答 (叶子 ·相关链接
         估计很多成年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和小孩子在一起时,常常被他们没完没了的发问——这是什么?那为什么?诸如此类——搞得头昏脑胀,不胜其烦。真希望有像阿西莫夫的“机器管家”那样一个无所不知的机器人来顶替自己,去挨小孩子连珠炮似的问题轰炸。要不,只有用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或者少儿百科来打发他们了。  
     
         不知是因为德国人天性严谨,还是因为什么,为了回答小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居然劳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架,而这些大人物真的接受了任务,他们既没有被抛来的问题搞得头昏脑胀,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厌烦,更没有敷衍其事。于是,就有了这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书。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些怎样的问题。有一些问题十足好玩,诸如: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小孩子的问题可不一定都是小问题,而常常足够地大,诸如:什么是政治?为什么要有科学家?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会有战争?很多还是很基础性的问题,回答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诸如:我为什么会生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为什么1+1=2?  
     
         回答这些问题的包括5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4位化学奖获得者、3位物理学奖获得者,而来自和平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的分别有3位、2位、2位。因为诺贝尔奖不颁给数学领域,编者还邀请了1974年菲尔兹奖的获得者恩里科·蓬比里来回答“为什么1+1=2”这一数学问题,鉴于菲尔兹奖地位崇高,堪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这个做法是很恰当的。而另一个选择也许会引起一些争议。回答“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的是乔治·维托尔卡斯,他获得的是1996年可供选择诺贝尔奖,我不知道这个奖项是什么背景,据说该奖于1980年由雅各布·封·于克斯屈创建,旨在对“倾向于西方的政治-科学界社会上具有影响的阶层的”官方诺贝尔奖建立一种平衡力量。维托尔卡斯获奖的原因是在传播顺势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顺势疗法在医学界争议颇大,有的人更斥之为伪科学。就一般的医学观念来看,维托尔卡斯在书中所谈也多少有些另类,至于是否属伪科学,还需专家明鉴。  
     
         对于科学方面的问题,书中的回答绝对权威。回答“为什么树叶是绿的”的是罗伯特·胡伯尔,问题涉及光合作用,而胡伯尔正是因为对细菌的光合作用中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奖的。即使面对最艰深的问题,科学家也尽量解答得深入浅出。回答“地球还会转动多久”的物理学家格拉肖在给出最后的答案之前,先带领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只大塑料碗,装满水并摇晃它,这时移动它所用的力气要比水静止不动时更大。因为我们的地球转动时也不得不带着潮涨潮落的大海,所以地球会转得越来越慢,恐龙的时代一天只有23个小时,而现在是24个小时,将来会是25个小时,26个小时……直至它停下来。难得的是,科学家不但向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也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看待科学、运用科学。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波拉尼坦诚地告诉孩子们:  
     
         我们(指科学家)就像童话里的魔术师,再也不能停止我们自己的魔术。……所以当我们谈到对科学的监控时,问题并不在于停止研究,而只在于你和我用新的知识干什么事情。我们是利用爱因斯坦关于把质量变成能量的知识去制造原子弹,并用他们去杀人,还是利用这种知识,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轻松、愉快?做出这个决定的,不只是科学家,而是整个社会,是政治家们,是所有的人们。噢,当然儿童除外,因为你们必须先学习,了解世界如何正常运转,然后你们才可以对应该改变世界上的什么作出决定。  
     
         恩里科·蓬比里在做了一个“2+3=5”的证明题之后,鼓励孩子们挑选一些好书来读,因为,数学像一座有无数花卉和植物的花园那样丰富多彩。接下来的一段话则至为动人:  
     
         然而你永远也不要忘记:不管这门科学多么美好,它并不就是一切。世界上有更重要的事物,尤其重要的是人性。我本人是一个拥有残疾女儿的父亲。她虽然耳聋而且弱智,却是一个神奇的人。我从她那儿学到的有关生活的知识,比我从童年时代开始至今所学习的全部数学理论还要多。  
     
         来自和平、经济学和文学等领域的获奖者的回答同样精彩。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以色列政治家西蒙·佩雷斯推崇的不是拿破仑那样声名显赫的军事家,而是不用暴力达到政治目标的和平政治家甘地。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韦瑟尔回答“为什么会有战争”的提问时说,宗教、爱国主义也许是好东西,但如果走向狂热将非常危险,“甚至使纯洁和美丽的东西变得丑陋”。他告诉孩子们:  
     
         我希望,在你们的梦境中不会有什么战场上的胜利。相信我吧,真正的荣誉不是在那里可以获得的。战争意味着一切可能的事物,但是荣誉肯定不在其中。  
     
         在和孩子们对话时,这些大人物显得相当坦诚,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麦克法登在解释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时,抱歉地说道,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这恐怕与中国两千年来教导孩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异其趣,但如果它更接近事实,为什么要向孩子们隐瞒呢?孩子们终将长大,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更美好,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更了解人性,更知道人类在哪些方面是不完美的,有了这样的认识,世界才有了改变的可能。难道不是吗?  
     
         总之,本书问题好玩,回答精彩,让我这个大人也受益匪浅。而且我觉得,千万不要把它定义为一本童书,更应该读它的绝对是成年人——书中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常识性的,然而,现在我们最缺的不常常就是所谓的“常识”吗? 
     
     
  • 小孩子提出的大问题 (武斌 ·相关链接
        早年读西方哲学,古罗马时代的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一段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段话出自他的自传《忏悔录》,奥古斯丁讨论什么是时间,他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仔细想一想,也许奥古斯丁说出了人类心智的一种普遍感受。比如,试着用简明、准确的语词说明一下什么是“时间”,保证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包括专家教授学者那些被人们认为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们,也会很吃力、很局促、很难堪地面对。不仅仅是“时间”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我们都是含糊其词地、模模糊糊地、自以为是地甚至似是而非地“清楚”着,真正较起真来谁也说不明白。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这些“大概”的知识来判断和决定什么事情,虽然这并没有妨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也许就是这样“模糊”的,但是孩子们却常常出人意料地提出许多“较真”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活着?”“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我为什么会生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为什么会有战争?”“什么是政治?”“为什么1+1=2?”,如此等等。他们会不停地追问,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清楚明白的准确的答案。但是成年人已经习惯于“模糊”地思考了,结果就出现了常常使成年人尴尬的情况:孩子们随时随地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面对这些问题,一般的大人却往往力不从心,或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或者干脆不知道答案。然而,孩子们提出的那些“天真的”问题,有许多恰恰是本质性的、重大的问题,是涉及到人类根本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有一个答案,他们有权提问,否则,他们就会在某个时候停止发问。而如果全世界的孩子停止了提问,那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景象。因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书的编者所说,“人之所以是人,第一是因为他提问题,而第二则是因为他想回答问题。”问题是生活的发动机。如果没有人特别是儿童再提问题,科学的发现将不复出现,人类的生活将陷入停滞,整个世界将如一潭死水。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书的编者试图回答一些孩子们提出的那些“天真的”然而也是本质的问题。那么,请谁来回答呢?编者认为:“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们最好去问顶尖人物,去问那些必定真正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如果事情涉及大问题,那么谁也不会胜过他们。这自然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如果他们不是他们所研究的那个专业的顶尖人物——他们会得诺贝尔奖吗?如果我们不可以向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几个问题,那么我们要他们干什么用?”于是,编者邀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的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是政治、经济、文学、科学等领域内的一流学者和专家,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回答了由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虽然他们都是顶尖级人物,但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却都是十分认真而且小心谨慎,很怕孩子们认为他们也和其他大人一样含糊其词。所以,他们就像回答上帝的询问一样,以最好的智慧、最好的心情、最健康的态度、最可靠的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既十分亲切又严肃诚恳,通过一个个故事或亲身的经历,讲出了那些问题的核心意义。所以,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或是灌输知识的东西,作者们对所有的问题的回答都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思想的智慧。他们的深厚的学识背景和迷人的人格魅力,以及诚恳的平等对话的态度,都使作品极富感染力。这些有趣的文章不仅在于给予了孩子们许多常常被大人们忽略了的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告诉孩子如何从生活的感悟中正确地认识、思考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鼓励他们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鼓励他们的梦想并激发他们去实践。正如其中一位作者写到的:你要“永远保持好奇心,你永远不可以认为一个答案是所有答案中的最终答案——主要是你必须相信人,相信人的革新、团结、诗意的能力。”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科学始于惊奇。由惊奇而提问,进而寻找那些问题的答案,于是科学就进步了,社会就发展了,人类的生活也就变得日益丰富多彩。这本由大师们写给孩子们的书,让大人们看了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触动,促使我们思考,是否还会忽略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呢?或者,进而反省自己是否还会“惊奇”和“提问”,而“惊奇”和“提问”的缺席,恰恰是生活平庸的本质原因。


内容摘引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

--------------------------------------------------------
作者约翰·波拉尼(John C. Polanyi)。
1929年1月23日出生。加拿大化学家和教育家。他因为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

    我根本就说不清楚,我为什么在小时候就对科学这么感兴趣。也许是因为我总是喜欢提问题吧。每一个小孩每天都要问一百遍:“为什么?”人和动物一样,天生就有好奇心。婴儿好奇,狗和猫也好奇。我们都觉得,在锁住的纸板箱里或石头下面会藏着什么东西,总想去瞧一瞧,去发现些什么东西。这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只要家里的一扇门嘎吱一响,大家便立刻猜起谜来了:谁来了?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兄弟?每一个人的问题都希望不断地得到解释。我们科学家不说“解释”,我们说“理论”。
    但是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知道一个原因?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理论来说明一切事物?大约在三千年前,科学家的榜样——希腊人苏格拉底就对他为什么当哲学家这一问题回答说,他必须“研究自己和所有其他的人”,否则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
    首先,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周围的现实是乱七八糟的,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印象,如阳光、热量、树叶沙沙地作响。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会想出一些故事,把这些看似互相毫无关联的图像和感觉整理好.我们自然科学家讲的这种故事只是许多种故事中的一种——别人则以童话、戏剧、长篇小说或诗歌的形式讲述故事。在我们的研究人员所讲述的故事中,问题常常涉及到,一种事物如何完全出其不意地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有关联。举——个例子:没有太阳的热射线就吹不起凉风来。还有:没有太阳和风,绿色的树叶和树就没有生命力。
    和所有的好故事一样,太阳、风和树的故事也有一种清晰的形态:圆圈儿的形态。你是知道的,人和动物——也包括你和我——都吸入植物放出的氧气。反过来我们大家又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需要二氧化碳。植物养活我们,我们养活植物。大自然巧妙地形成了这种循环,这将会永远循环往复下去。但前提是我们人类不能过多地去干预这种循坏。你想像一下吧,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全部森林都砍伐光,这不仅会毁掉全部树木,我们同时也就没有了与生命攸关的氧气.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平衡,植物和我们双方都会受到损害。
    那么,这就是一千自然科学家所要做的事情吗?整天讲故事并为我们天天经历的所有这些事物寻找一种内在的联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的。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另外几项内容,它们同样重要,它们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
    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工作给我带来这么多的乐趣?因为它包含着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一再激励着我们研究人员做出了不起的成绩。我这并不是想说,我们会耍魔术,因为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这使我想起了一群瑞典学生的来信,我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的不久,收到了这封来信:“亲爱的教授先生,衷心地祝贺您获奖。我们是正在学习化学课程的学生,我们有一个请求:您能不能到我们这儿来一下,把我们的学校炸毁?”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都成了一个魔术师了,我可以炸毁他们的学校,为他们解闷。但是,其实我在谈到科学的魔力时,我指的是别的东西:这就是数字的魔力。科学是研究人们用某种方法能够数数或计算的东西。譬如,如果让一个科学家来描述你这个人,他就不会说,你好看或诚实,而是说你身高1.50米,体重45公斤。
    现在你也许猜想到了,这些瑞典学生为什么一定要我将他们的学校炸毁。我们描述一个人的方式是极其无聊的。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它可以讲述某些绝不可能被人们讲述的故事.譬如有一种我们称之为算术的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说出你的同班同学的相貌,但是却可以使我们知道你们的平均身高和体重。你看到了:一方面数字限制我们——譬如尽管有这么多的数字,我却无法对你那有感染力的笑声作出任何说明;另一方面这些数字却增加了我们所作的陈述的精确性。我们自然科学家不说:“我的父亲长着一双大脚,”而是说:“我的父亲穿52号鞋。”
或者让我们举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为例。假如爱因斯坦只说,我们称之为质量的东西(某种东西有多重)与某种别的我们称之为能量(一种运动的名称)的东西有关联,那么这听起来虽然很好听,可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然而,由于爱因斯坦通过计算向我们说明了,某一种小的质量能生产出某一种极大的能量来,他也就说出了某种我们能够理解的东西。也许你已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著名的“相对论”?我谈的就是这个“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用他的计算方法进行工作,并且产生种种想法,去证明这一理论,这样就改变了世界。
    “相对论”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可以炸毁东西的新方法:科学家们研制了原子弹,我们之所以这样称呼它,是因为它把原子核的质量变成能量,并将其当作武器使用。所以研究可能带来极严重的后果——我以后还要再谈到这个问题。同样,把原子核的质量变成能量的技术,也向我们揭示了用极少量的铀生产出大量电能的途径。这将极大地缓解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电紧张的矛盾。然而这又有另外一种危险,因为原子能(核)发电厂也会爆炸,就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但是在某一个时候,我们定将能够从几滴水中提取一些物质,使之产生出大得多的能量——而其危险性则小得多.科学家们还正在研究一台这样的机器,一个聚变反应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科学家们终将会获得成功。
既然我们谈到科学有时会有危险,那么我们也必须考虑,我们如何才能预防这种危险,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工作不造成任何严重的后果。我已经说过,我们科学家被某些人当作魔术师。人们已经可以想像,我们就像童话里的魔术师,再也不能停止我们自己的魔术。在正常的情况下,科学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自然界的情况:月亮为什么时而弯月,时而半月,时而满月?为什么住在地球底面的澳大利亚居民不摔下来?为什么没有人会长成10米高?我们往往十分机智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它们就把我们引向新的、更机智的提问,并引出更机智的答案。
    所以当我们谈到对科学的监控时,问题并不在于停止研究,而只在于你和我用新的知识干什么事情。我们是利用爱因斯坦关于把质量变成能量的知识去制造原子弹,并用它们去杀人,还是利用这种知识,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轻松、愉快?作出这个决定的,不只是科学家,而是整个社会,是政治家们,是所有的人们。噢,当然儿童除外,因为你们必须先学习,了解世界如何正常运转,然后你们才可以对应该改变世界上的什么作出决定.
    科学家们能够帮助以及向儿童们和所有的其他人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自几百年以来,他们一直认为,发现真理比谁发现这个问题更重要。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家就不互相争辩了——他们像疯了似的争辩。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更为有趣的是,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会保守自己的知识:大家分享它,并且相互支持,不管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或者他们信仰哪个上帝.所有科学家的国际共同体有着神圣的使命;我是其中的一员,这是我的莫大光荣。
    我因从事研究工作而得到报酬。即使有时候看起来我似乎在玩耍。譬如我有一个最新的玩具,它是一台机器,我用它来拨弄分子。我用一束激光射线瞄准分子,一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原子;这时我能看到,这些原子如何作出反应:原子一个接着一个地脱离群体并组成新的分子。令人气恼的是,这件玩具已经花了我相当多的精力。因为在大多数日子里,它根本就不灵!它相当地令人气恼,尤其是因为人们要求我不断地发现新东西,如果我要继续当研究人员的话——而这是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当的!
    所以你可以想像,当这台痴呆的机器终于做完了它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当我的大学生们和我,有一天能够看上一眼,某种迄今还没有哪个人曾经见过的东西的时候,我会多么地激动。我们顿时会联想到,一个像克里斯托夫·哥伦布这样的发现者,在他海上航行了几个月之后,突然又看见了陆地,他一定也曾感觉到巨大的快乐及巨大的欣慰。当我们将我们的分子拆开并又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将和哥伦布有着同样的感觉。
    也许你现在会问我:人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研究人员?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极强烈的愿望!具有非凡的才干和独具个性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充满热情、全力以赴地进行研究。
    如果你现在害怕这些豪情满怀的科学家们,会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把有待于发现的一切都发现了,到头来没有任何东西可让你去发现了,那么我可以让你放心: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事物,只是我们必须发现的事物中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在人、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核里,在原子的内部和在宇宙的边缘,有许多新的“世界”正在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也许你就是发现者吧。

 

目录
------------------------------------------------------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
  克劳斯·冯·克利青
什么是政治?
  西蒙·佩雷斯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
  约翰·波拉尼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丹尼尔·麦克法登
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
  理查德·罗伯茨
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
  大江健三郎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马里奥·乔斯·莫利纳
电话是怎么回事?
  盖尔德·宾尼希
不久就有两个我吗?
  埃里克·维绍斯
为什么会有战争?
  埃利·韦瑟尔
为什么印第安人不知道疼痛?
  君特·布洛贝尔
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
  赖恩哈德·泽尔腾
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
  达里奥·福
空气是什么?
  保尔·克鲁岑
我为什么会生病?
  乔治·维托尔卡斯
为什么树叶是绿的?
  罗伯特·胡伯尔
我如何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米·谢·戈尔巴乔夫
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
  埃尔温·内尔
为什么有男孩儿和女孩儿?
  尼斯莱因—福尔哈德
地球还会转动多久?
  谢尔顿·格拉肖
为什么1+1=2?
  恩里科·蓬比里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