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珍藏版)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8850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爱丽丝漫游奇境(珍藏版)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英)刘易斯·卡罗尔
王永年

中央编译 2003年01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36.8

开本:大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本书包含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合二为一。由著名的老翻译家王永年先生全新翻译。 
    全书采用彩纸彩色印刷,大32 开,软皮精装。全部插图采用原版插图(其中多幅源于卡罗尔本人),精心填色而成,装帧设计十分精美。 
    这是一本为了“爱丽丝”的多项纪念日而精心策划制作的版本,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用数学家的眼光来读童话 (萝卜探长 )
      红方王后问,“把狗面前的骨头减去,还剩什么?” 
     
      爱丽丝思考了一下:“如果我拿走了骨头,骨头当然不剩——狗也不会剩。它会跑来咬我——我敢肯定,我也不会剩下来!” 
     
      “错了,”红方王后说,“狗脾气还在。狗会发脾气的。不是吗?” 
      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数学家兼儿童文学家,在他的这篇著名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里,很轻松地演绎了一道奇妙、滑稽的数学题。就是这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在写童话的时候,用的是刘易斯·卡罗尔的笔名。据说他不愿让人们把他的真名和笔名联系在一起,他一再把写给卡罗尔的信退了回去。当牛津大学图书馆在其目录索引卡上写上道奇森和卡罗尔相互参照的说明时,道奇森竟然还提出正式的抗议呢。 
     
        但是,卡罗尔却在《爱丽丝漫游奇境》里充分地展现了他的数学和逻辑观。卡罗尔借用书里的一个人物特威德尔迪说,“如果以前这样,那是以前的事了;如果将来这样,那是将来的事;但是如果现在不是这样,那就不是。这就是逻辑。”


内容摘引

“爱丽丝”故事的中国之旅——写在卡洛尔诞辰170 周年之际 

文/王林博士

    这是去年来自英国的一条消息:据英国《卫报》3 月2 3 日消息,由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编写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形- - 爱丽丝·利德尔,其留下的照片、书写稿、图书和书信等档案材料,将由索士比拍卖行在今年夏天拍卖,起拍价为2 0 0 万英镑。
国人对这样的消息大抵会一晃而过,但在英国可算是一条大新闻——当然也包括世界各地的“卡洛尔迷”。因为爱丽丝在英国的风行程度,丝毫不亚于我国《西游记》,去英国回来的朋友说,到处可见用“爱丽丝”故事中的角色做的各种纪念品。而且,索士比拍卖行曾在1928 年拍卖过“爱丽丝”故事的原稿和插图,创下15400 英镑的记录,其金额几乎等于今天的5 0 万英镑。
    关于卡洛尔和他的“爱丽丝”故事的由来,一般人都略有了解,这里不妨重复一下:
    卡洛尔真名叫查尔斯·道奇森,卡洛尔只是他的笔名。道奇森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曾在牛津大学执教3 0 年。他出生在一个牧师的家庭里,本人也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
    作为数学家和牧师的道奇森为人木讷、拘谨、说话口吃,但他和教育家利德尔家的三个女儿却非常要好。1862 年7 月4 日下午,他和三个小女孩在泰晤士河泛舟之时,三个小女孩缠着要他讲故事,于是卡洛尔以小女儿爱丽丝为主人公,随口编出了爱丽丝奇遇记,女孩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到家后,爱丽丝要求卡洛尔把他白天讲过的故事写下来。卡洛尔果真满足了女孩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夕寄上了手抄稿。这个手抄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英国小说家金斯莱发现,他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之后在英国大为盛行。后来,卡洛尔又续写了《爱丽丝镜中奇遇》。到1898 年作者逝世时,这两本书已成为英国最畅销的儿童读物,印行近3 0万册。据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看过“爱丽丝”故事后非常喜欢,曾下令收集卡洛尔的著作,结果收上来的大都是深奥难懂的数学论文。
    卡洛尔的身世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谜。他终身未娶,有人怀疑他有恋童癖,因为爱丽丝的父亲曾制止女儿们和卡洛尔交往,从卡洛尔的摄影集中,人们还发现四张儿童的裸照。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从“爱丽丝”故事中获得乐趣——有谁会因为莎士比亚被疑为是同性恋者而拒绝读他的伟大作品呢?实际上,英国国民对这位作家也非常尊敬,1982 年,英国政府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之角”,在拜伦、艾略特像旁边建起了卡洛尔的纪念像。
    世界各国对“爱丽丝”的故事都非常喜爱,纷纷译介。现在全世界已有8 0 多种语言的译本,据说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剧本。由译介还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众多的“卡洛尔迷”, 英国、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还成立了“ 卡洛尔协会”, 定期集会,出版研究会刊。在台湾,也有这样的“卡洛尔迷”,去年我到台湾开会,结识了张华先生,他收集有两岸三地大部分的“爱丽丝”故事的中译本,他对“爱丽丝”故事中的文字游戏、藏头诗、典故和双关语认识很深,对各译本的错漏之处也多有见解,让人佩服。并且他还正在重新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做一个详细的注释本。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第一个中译本1922 年已由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翻译,当时取名叫《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据说书名是由胡适改定的。《爱丽丝镜中奇遇》的第一个中译本也是由赵元任翻译,但清样在1932 年在日本轰炸上海时被毁,直到1968 年才在美国出版。当年《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出版时反响比较大,周作人有专门的推荐文章。在作家中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沈从文在1928 年曾花了30 天的时间,创作了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童话。
    重新翻阅当年诸公对《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评介和推荐,觉得非常感动。当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处于发轫期,与五四时期的整个开放心态一样,对国外的儿童文学进行了大量译介,包括安徒生、王尔德、爱罗先珂等,如同郑振铎所言,“一切世界各国里的儿童文学的材料,如果是适合于中国儿童的,我们却是要尽量采用的。”统而观之,他们对儿童文学的见解非常超前,已经注意到了“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对儿童阅读的意义。周作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推崇《阿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就儿童本身上说,在他想象力发展的时代却有这种空想作品的需要,我们大人无论凭了什么神呀皇帝呀国家呀的神圣之名,都没有剥夺他们的这需要的权利..所以我推举这部《漫游奇境记》给心情没有完全化学化的大人们,特别请已为或将为人们的父母师长的大人们看,——若是看了觉得有趣,我便庆贺他有了给人家做这些人的资格了”。
    郑振铎在《文学大纲·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第1458 页上介绍这两部书说:李维士·卡洛尔(即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异境记”似较金斯莱的“水孩子”尤得儿童们的欢迎,在实际上也真是更好......作者在这里写儿童心理与他们脑筋中所有的梦想,飘忽错乱,若有理,若无理,又滑稽,又怪诞,真是一部无比的杰作。以后,他又出版了一部《镜中幻影》......与那第一部书一样的动人。赵元任更将这本书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我相信这书的文学价值,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只可惜今人对儿童文学见解远比不上当年诸公,如果能对nonsense 类儿童文学作品多一点了解的话,大概不会在报上发表《不敢再读“格林童话”》之类的文章吧(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7日关海山文章)。
    赵译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面世以后的80 年中,又有众多的译本出版,这其中有一些是从赵译本改写的,有一些是重新翻译的,但研究界普遍认为赵译本仍是最佳的译本。自然,作为“清华四导师”之一的赵元任,以语言学家的才情来翻译数学家的奇书,会比较得心应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的难度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因为书中有许多双关语、藏头诗、典故和文字游戏(当时就有卡洛尔的朋友认为此书不可译)。但是,赵元任却几乎都成功地转化成了“简洁平易”的中文,表现出一代大师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和高超的翻译技巧。例如,第五章《请教毛毛虫》中, 阿丽思背给毛毛虫听的:

“you are old,Father William,”the young man said,
“And your hair has become very white;
And yet you incessantly stand on your head ——
Do you think,at your age,it is right?”

    赵元任的译文是:

威廉师傅你这么老,
你的头发白又白,
倒竖蜻蜓你这么巧,
你想这样儿该不该?

    押韵工整,诗行整齐,同时又较好地表达了原文,令人叫绝。有的译本对这首童谣的翻译,要么就是只有诗行,不押韵,要么就索性译成散文,让声音效果完全丧失。比起赵元任按中国童谣来转换的翻译方式,的确差得很远。
    类似的例子还可见于第六章《胡椒厨房和猪孩子》,猫问阿丽思,公爵夫人的孩子变成了“Pig or fig?”,英文中这是两个谐音词,但如果把“fig”直译成“无花果”的话,则原文的意思不能完全表达,如果采取注释的方式,又显得与儿童书的风格不一,试想,有多少孩子在阅读时会去注意到文后的注释呢?赵元任在这里采取了中文谐音的方式,译成:“是猪还是书?”用中文的谐音成功地解决了这个语言游戏。这样的翻译虽然没有忠实原文,但整体效果却比拘泥原文更佳。但是,赵译本毕竟产生于80 年前,许多用语习惯都和今天差距太远,例如,他把“旅馆”译成“客栈”,把“法官”译成“知县”,把“火箭”译成“旗花”,把“河马”译成“黑布婆太马狮”等等,今天的小孩读来,恐怕颇有些吃力了。
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翻译问题的研究,台湾的赖慈芸和张华,香港的林以亮和乔车洁玲等人都有过较为深入的讨论,但在国内,我除了在1981 年第2 期的《读书》杂志上看见过杨静远先生的一篇文章外,还没有见过其他的文字。比起其他各地的研究来看,大陆的确是够“冷”的。
    2002年对刘易斯·卡洛尔和他的“爱丽丝”故事而言,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它集以下几个纪念日于一起:卡洛尔诞辰1 7 0 周年, 爱丽丝诞辰1 5 0 周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口述140 周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第一个中译本面世80 周年, 第一个中文译者赵元任先生诞辰110 周年, 赵元任先生逝世20 周年。因此,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地邀请了知名翻译专家、《博尔赫斯全集》和《欧·亨利全集》的译者王永年先生重新翻译《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相信他能带给读者一个符合时代阅读口味的全新译本。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