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问与答  


推荐书目(按年龄)

推荐书目(按类别)

如何阅读

有关图书

阅读故事

相关问题
 

 
【标题】笑,也可以是一种感动
【作者】筱音爸爸
【来源】新浪亲子阅读论坛
 
  主题:“夏洛的网”给我的遗憾 
作者:嵩儿妈

嵩和祥是表姐妹,生日只差两天。 
小时侯的祥便表现出很高的情商,令我称羡。 
儿歌“树上的鸟儿扑哧一声飞走了”便能招惹得她大哭,屡试不爽。 
一次偶然地为她俩唱“小鸭子,再见了,我要上学了。”便见祥哇地一声哭了,这边我同嵩被逗得直乐。 
成人剧祥也爱看,每每感人处她竟也啪嗒啪嗒地掉泪。 
很希望这一幕也能发生在嵩的身上,期盼着,却一直遗憾。 
看了很多书评,都介绍“夏洛的网”感人,一位6岁多的女孩看到夏洛死了伤心地哭了。 
不是书打动了我,而是女孩的哭打动了我。 
于是讲给嵩听。 
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让我窃喜。 
她不断的催促我:讲,讲,再讲。 
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全书,没有出现我所希望的那一幕。 
夏洛死了。嵩说:伤心,眼泪快流出来了,我心里在哭呢。 
嵩说:这本书我想再看一遍。 
什么时候哪本书能够感动得让她哭呢?期盼着…… 

主题:呵呵,不必遗憾 
作者:筱音爸爸

我觉得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方式不大一样,不一定感受得特别外露就是更优的。 

读书有时候需要读进去,有时候则需要跳出来。能进去是好的,能跳出来也是好的;能进去却不能跳出来,我觉得不大好;总是跳出来,不能进去,当然也有点问题。 

不过同样一个阅读对象,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英国的钱伯斯讨论过一个案例,他教一群大孩子阅读,有个15岁的男孩怎么也无法读进一本书,却偶然遇到了一本《鲁滨孙漂流记》,那个男孩居然读着那本书放声大哭,后来反反复复去读它。钱伯斯很奇怪,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男孩小时候是在山里长大的,与爷爷相依为命。也许鲁滨孙在荒岛的孤独经历触动了这个男孩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 

阅读有时候就像是在用我们的经历与故事的经历之间进行着某种交流,那种共鸣除了故事自身的力量,还有我们在心灵和现实的经历所带来的东西。 

我女儿筱音接触过许多故事,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本能让她哭的,但有许多能让她哈哈大笑的。我特别能理解她“为什么不哭”,因为她长这么大确实没有特别伤心的经历。我觉得这未必是什么好事,但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就像《彼得·潘》里所说,孩子就是这样“没心没肺”的。 

不过有趣的是,筱音不会在读书中哭,却可能在看到某个动画片和电影时哭,我理解这是被情绪和动作感染了。所以,我猜想,如果我或者她妈妈,在读一本故事有点感伤的书时,特意“哭”出来,筱音也会跟着哭的。这就是感染的力量。但我觉得不做这种试验。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我无论读到多么感伤的书,也不会在人前流泪的。 

不哭,并不意味着不被感动。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话说回来,笑,也可以是一种感动呢。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