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问与答  


推荐书目(按年龄)

推荐书目(按类别)

如何阅读

有关图书

阅读故事

相关问题

 

   
【标题】关于托芙·扬松系列作品
【作者】筱音爸爸
【来源】新浪亲子阅读论坛

 
 
 关于托芙·扬松系列作品

作者:石榴妈2001 

坐很久的车去拿订制的东西,店家出了点差错,我只能等待。拐进儿童书店,想给女儿买些书。看见书架上新到的托芙·扬松系列作品,犹豫了几分钟,我还是把一套8本买下了。拿回订制的东西,乘车回单位。换车的时候,等了很久,我不需要上的车倒一辆一辆地开过去。

单位上不了网,工作的间隙,我开始看托芙·扬松的作品《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不记得网友是怎样评论她的作品了,我闲适地看着她闲适的短句,想像着木民一家的闲适生活,想像自己在随着他们旅行。如诗的语言,松散的情节,可以随时放下,也可以从任何一页接着读下去。书上说:在整套玩具没拼好之前,你不可能知道它是什么。①我想的是:在整本书没看完之前,我不可能知道故事在讲什么。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扬松的作品不是通常所见的奇幻故事。书后的简介写着:木民矮子精住在森林里,样子像直立的微型小河马。书中也有一些插图,画着木民爸爸、木民妈妈等的形象。可是,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一点也不关心木民一家是谁,不关心他们像河马还是像野鸭。我就把他们当作普通的一家子,现实生活中任意的一家人,或者就是我家的情景。

扬松的语调是轻松的、俏皮的,情节像画面一样徐徐展开,离我很近。读儿童文学可比读专业书愉快多了,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我已经读完半本,而同样厚度的专业书,我至少要看一个月。不禁认为网络坏得正是时候,否则,我不可能这么专心地看书,而会不时地到论坛上瞄一眼。当然,看论坛的帖子也是一种阅读,与网友的交流常能令我受益。抛却那些功利的意图,看着一个话题引发的跟帖,看着别人来来往往越走越远,那种乐趣非亲身经历无以体会。同样地:在网上,不看到最后,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还会说什么,以后又会发生什么。

读书、上网,对于我来说,就像另一种旅行,思想的旅行。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因为我的参与,化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扬松的写作风格,绝不是我能写得出来的,但是我很喜欢。我国的著名女作家残雪,写作题材、写作风格与扬松很相似,也许是与她们的生活地域相关?残雪是中国东北人,扬松是芬兰人,还有别的网友热烈推崇的安房直子是日本人(我只看过内容简介,没看过这位作家的书)。她们生活在不同的经度、相似的纬度,她们喜欢以森林、动物、人为主题,她们的作品传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那些和谐、纯洁、美好的情感。女性的视角的确是不一样啊,照片上的扬松慈祥中带着狡黠,母性与童心一起闪动。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出门。火车上、飞机上,我独自依窗而坐,随便拿着本什么书;等待的途中,睡前的晚上,随便翻上几页。好像只有在寂寞的旅途中,我才特别容易沉浸在书的世界――风景、人物、故事同时在脑海中奔跑,时间、空间、速度的变化交织着思想的旅行。生活在别处,藉着别人的思想火花,我更加清晰地看见自己。

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在属于我的座位前,我看着扬松的书。扬松伸出一只手,带领我再一次出发,踏上想像之旅。海上、森林、家庭、个人,我们把梦寄放在孤岛、寄放在宇宙任意一个角落,眼前是熟悉而陌生的人群。在家-离家-在家,是儿童文学的不变旋律;现实-想像-现实,是灵魂位移的通常途径。我们的身体只能在此地,而思想可以在不可触摸的高处飘荡。想像,是作家的思维方式,也是滋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鸡汤。

如果你喜欢旅行,喜欢想像,你就会喜欢扬松的作品,与我一样。

主题:这套书的确写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

作者:筱音爸爸  

石榴妈品得有滋有味。这个幻想系列的确是扬松一家人生活的写照,这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的艺术家庭。扬松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都是艺术家,而她后来寻找的伴侣也是艺术家,一家人习惯了每年夏天都到海边租房子居住。或许是为了冬天储备足够的阳光和快乐。

而且这个系列还是有一种隐含的先后顺序的。最后一部《十一月的木民谷》最为独特。在故事里作为主人公的木民一家都没有出现,他们也许去某个地方冬眠了。可是朋友们仍旧记着他们。朋友们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木民谷过冬,享受着心灵的升华。在那里,一切都照旧恬静而温暖,因为到处都留着木民一家美好的回忆。这部作品发表前一年,扬松的妈妈刚刚去世。

从此,扬松再也没有把这个系列写下去。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