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窦唯的孩子(林一苇童话系列) 购买→ ←查看
有7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2251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一个叫窦唯的孩子(林一苇童话系列)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林一苇
谢征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03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6.0

开本:32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4.43

 

红泥巴书评
    知道有孩子会吃风长大吗?知道做点心要用青春爱情和快乐吗?去过会让鸡蛋生在树上的兰阳吗?听说过为爱活了好几次的猪的故事吗?摘过一颗长鞋子的树上的鞋子吗?一苇童话用舒比格一样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长在中国的童话世界。 
 
[作者简介] 
    林一苇,1973年生。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博士。比较文学专业,专注于中西儿童文学(童话)比较。 
    曾在媒体供职多年,早年出版有散文《风吹动的是落叶和善良》,集邮专著《邮票上的航空史》,2007年计划出版三部童话《一个叫窦唯的孩子》、《一个叫兰阳的村庄》、《会唱歌的猪》,另外,情人节邮票专著《像爱一样生活》计划也在年底前出版。 
    自我评价:一个有些年龄的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所有新奇的事物都有兴趣。喜欢收藏一切美丽的事物。中国情人节邮票收藏第一人,中国飞机(战斗机)邮票收藏第一人。 
    儿童的崇拜者,孩子就是美,孩子的一切都是好的。故此,对复杂的事物和人情关系极没有耐心,对付不了稍稍复杂的事情。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相关链接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西天尽头有兰阳 (大相国寺方丈释心广 )
        从大道上说,出家人是不问世事的。但是读了林一苇居士的童话《一个叫窦唯de孩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版,忍不住想说几句槛外之言。这本书,于儿童,是童话;于成人,是宗教与慈悲;对所有的人,都是善和美。 
     
        一口气把说看完,合上书时,真想说,西天的尽头有兰阳。 
     
        西天是什么,是极乐世界,是大善大美;兰阳是什么,兰阳是林一苇居士创造的童话世界,是他童话出发的地方。在林居士的兰阳,老虎可以唱歌,狮子可以让儿童骑着上学,花、草、树,鸟、鱼、虫,河、水都是十分纤细善感的,都有小小的让人怜爱的灵魂。在那里,一只狗也可以闻到花香……所以我说,林一苇的兰阳就是西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人说这是宗教观念。其实,如果你是一个悲悯的人,一个善于感恩和静思的人,你是一定可以进入到这个境界的。林居士身负人子、人父、社会等诸多责任,平时的他应该是粗糙的。但是一旦进入兰阳,他的心就露水般晶莹剔透,轻轻的颤动起来和鲜亮起来。他的兰阳充满善意和禅机。在那里,萝卜和白菜同煮有羊肉味;那里的人用小麦形容大豆,用禾苗表达颜色;我们眼里的大人在那里也许不是大人,我们眼里的孩子在那里也许不是孩子。但是,如果他们在那里呆上几天,兰阳就会“让大人成为大人,让孩子成为孩子”。就是发生在兰阳的爱情也是纯粹炽热,至美至纯。我理解,那是只有宗教里才有的圣洁和纯度。这是林一苇的大爱,也是林一苇的纯度。 
     
        书中让我惊喜和偏爱的,是淡淡的神性和泛宗教气息。窃以为,这是林居士最闪亮的地方。中国在世俗社会的濡染中,先天的功利心和过多的是非观让人们很早就失去了人本意义上的慈悲和神性。我们不懂得和星空进行交流,不懂得和河流和草木进行交流,所以我们没有普里什文,没有王尔德,没有让人心软的《小王子》。从《一个叫窦唯de孩子》中,我读出了林居士的深深的宗教情结。林居士的“上帝”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他的宗教就是美。他从绝对的美出发,去爱,去生活,去感受。因为他以美为宗教,于是他的眼中充满神性,他的世界也充满神性。 
     
        于是,他在一个叫兰阳的世界,充满神性的、郑重其事的、怀着喜悦和诞生的心情,给世界重新命名。 
  • 有一个地方叫兰阳 (漪然 ·相关链接
      有一个地方。在那里,有会奔跑的青草,有橡皮筋一样一年四季弹跳着的水。那里的树,每一个枝杈都长成椅子的形状,上面的绿叶和伞一样,人们可以坐在上面,悠然地看着春天的雨珠是怎样洗亮了大地。那里有薄荷一样清凉的女孩子,那里有吃风长大的男孩子,那里有夕阳下看起来仿佛要飞起来的房子。那里还有像母鸡一样的太阳,它在兰阳的大树杈上抱窝,然后又飞走了,只留下了一个黄澄澄的蛋黄…… 
      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可是,很奇怪,我并不感到对它很陌生,就好像,很久很久以前,我自己也曾经在这个地方居住过,也曾经和所有的兰阳人一样相信,相信白菜和萝卜同煮有羊肉味,相信用蛋糕糊住眼睛能看到最安静的星空,相信如果我闭上眼睛,我想念的人会踩着我的睫毛来亲吻我。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很小,那个时候,世界也和我一样很小很小……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漫无边际地想象,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不受拘束地读那些天马行空的文字,因此,我不太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有很多人说,这些“误入兰阳”的故事是写给成年人看的?为什么一定要给这些文字加上一个标签?难道,写给成人看的故事,孩子就一定看不懂了吗?或者,写给孩子看的故事,成年人就不该去看一眼吗?是不是,这世界上,凡是有形的东西,总是要被人们冠以一个类别的? 
      当然,在世界还很小很小,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你可以说:那时的雪既不叫白,也不叫红,也不叫黑,只能用很雪很雪来形容……可如今,在这个已经长大了的世界上,我们却必须要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分分开,建造一座男厕所,再建造一间女厕所;把所有的大人和小孩分分开,写一本给孩子看的童话书,再写一本给成人看的童话书。于是,就会有许多大人因为一个标签——“这是写给孩子看的”,错过了宫泽贤治壮丽的《银河铁道之夜》,错过了恩维奇妙的《鬼怪森林》;也就会有许多孩子因为一个标签——“这是写给大人看的”,错过了兰阳,错过了认识一个有趣的、叫作窦唯的孩子。然而,写给大人和写给孩子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样的分别?谁又能真正说清楚呢? 
     
      还记得,我曾经对一个朋友说过: 
      “每个人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满怀梦想,充满激情的。但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遗憾和失落,大多数人会渐渐选择接受现实,也渐渐忘记自己的梦想,失去自己的激情,就像玛丽阿姨的故事里那个忘记了自己是来自哪里的小婴儿;而极少数人却始终不接受那些看似无法改变的东西,不接受平庸的生活,就像格雷厄姆、鲍姆、内斯比特、圣·德克旭贝里。这些人活着时,往往找不到知己、朋友,只有在孩子们面前,他们的梦想才被欣赏、被理解,因此在别人看来,他们写的是童话,但他们实际上写的是给和他们一样热爱奇迹的人看的一种‘奇迹文学’……” 
     
      相信奇迹的存在,或许,这就是“孩子”和“大人”之间的最大分别吧。当我看到那个每天播下一粒种子的母鸡,当我看到那株渴望着变成一片森林的树,当我看到那头相信世界上有四条路通往青岛的猪,我忽然想起《夏洛的网》中,那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它也曾经说过: 
      “我还需要一些特殊的东西,特殊到可以让人们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或至少,改变对一头猪的看法。” 
      正是为了创造出这样一些“特殊的东西”,这只蜘蛛编织了一张又一张写着字的网……而写童话的人呢?他们又何尝不是在编织一张网?这网会被路过的人看到,赋予它种种特别的名称和含义,而它真正的存在目的,却可能只是想让一个孩子、或是一头小猪,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直到看见冬天的雪第一次飘落,直到看见春天再一次降临大地。 
     
      日本的童话作家宫泽贤治有这样一个观点: 
      “只有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获得幸福,才能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而我想,也只有当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爱上童话,真正优秀的童话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了这个缘故,我不去向那些将发生在兰阳的故事称为“成人童话”的大人们抗议,我相信,他们只是出于对梦想和真性情的喜爱,才要将这些故事占为己有。但我还是希望,正像兰阳的儿童公园,从没拒绝过有一颗童心的成年人进入,把这本书当作“成人童话”来读的大人,你也不要拒绝为你的孩子读一读这些洋溢着生活的激情和爱意的文字,不要让你的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标签,就失去了走入一片纯洁无度的天地的机会。我更默默地希望,一苇大哥能继续把他的故事写下去,就如他故事中所说的那样:让兰阳人走遍中国的每个角落;让兰阳的水化作雪、雨、雾、海,去浇灌每一棵正在人们心里长大的开心树。 
     
      其实,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去问一问一苇大哥本人:兰阳究竟在哪里?它离芜湖有多远?如果要去那里,需要乘坐哪条线路的火车?或者,乘坐哪个航班的飞机?可我还是忍住了没去问,因为我更喜欢自由地去猜想——在我的想象里,它可以很近: 
      闭上双眼,脚后跟轻轻碰三下地,再睁眼,你就到了…… 
      在我的想象里,它也可以很远: 
      翻过七座最高的大山,它还在山的对面,越过七片最宽广的海,它还在海的彼岸…… 
     
      向它奔跑,你的脚步永远也无法追上那一阵微风里的兰香;不去找寻,你的心里却会始终有一片暖得像蛋黄般的阳光。这个地方,它不是虚幻的,而是真的存在。这个地方,每个人都曾经路过,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看到。这个地方,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每个人。这个地方,就叫做兰阳。
  • 理解一苇,认识童话 (孟迁 ·相关链接
      很多人,包括很漂亮的、很聪明的、很资深的、很喜欢他的、很讨厌的他的、跟他走得很近的、跟他不再来往的……都把林一苇当普通人看,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他可跟我们不一样。 
     
      2006年的岁末,我鼓起勇气给一个人打了电话,当天下午我们见面。恰逢隆冬,天寒风冽,待我走到楼下时,见一人竟赤足拖鞋立在楼口,这就是我要见的一苇,之后的老兄。 
     
      2007年的元月,我在家里请一个人喝酒,这个人是老兄。酒是好酒,菜是家菜,酣畅不绝,彼此动容。兴致之际,老兄说,唱首歌吧。没有推辞解释,我磕磕绊绊的唱了一首《在路上》,虽然词不太准、调不太对,但是却唱光了瓶中之酒。接下来是老兄,老兄说唱《霸王别姬》,未及成唱,竟哽咽无烟。老兄的伤心我无需问,也无需劝。 
     
      是想起爱情了吧?我知道,让老兄哭泣的只有爱情。这个一直飞在天上的汉子,风雨中穿行他不怕,冰雹打来他不怕,责任他不怕,压力他不怕,献身和义气他不怕,他唯一的软肋是爱情。老兄一直坚守着他心中纯洁的爱情,他从上帝创世纪得到启示,确信:“男人认识女人,七天内定终身,叫爱情;七天后,叫交易”(《光阴与爱情》)。他一直盼望着火车上遇到爱情:两个人一见钟情,未语先羞,你说的话,是我想说的,你要的话,是我要给的,两个人下了火车就结婚,直到婚姻登记处要填两个人的名字,两个人才想到,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呵,多么美丽的邂逅和一见钟情!。 
     
      这就是老兄想要的爱情,只要相信,只要知遇之恩,只要简单和肯定。忽略金钱、地位、一切一切的世俗和背景。直奔爱,只奔至纯至美。 
     
      老兄有很多直纯至美的童话,《一只纯洁的猪的不纯洁的爱情故事》《一只猪可以活几次》《丁丁的爱情》《一只为爱流离的兔子》《娶不进家的新娘》……在童话中,林一苇经常以猪自喻,再结合林一苇的非常为人,在通常人眼里,大概都认为他是自嘲,其实这个自喻有着太多的含义,人们对猪的理解太狭隘了。其实,林一苇怎么能这么看呢?猪怎么能这么看呢?人堆里远不如猪的,还不是比比皆是! 
      ……
  • 骗人的林一苇 (轻寒一剪梅(来自蓝袋鼠) ·相关链接
    如果这是一个泥潭, 
    混浊 黑暗 
    沉下去 
    就失去了今生 
     
    如果这是一片清水, 
    透明 闪亮 
    掉进去 
    就万劫不复! 
    ——题记 
     
      我被一个人骗到了,就掉进了这样一片清水中。 
      水极明白,极清,极简单。 
      我,却糊涂了。 
     
      已经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这个人在一个叫蓝袋鼠家族的花园里,用他的手画着一个个的魔术圈圈,他随意地画,随意着说着就画完了。可是大大小小的袋鼠们像着了魔似的跟着他的话走,陪着他哭,随着他笑。一起听他哭着说他的爱情故事,听他给一只只要被人吃掉的猪戴上聪明智慧的国王才能戴的王冠,听他讲有一个奇怪的可以用几句话就能区分大人和孩子而并不是用年纪和身高来区分的公园。他讲的那些故事里总是猪是聪明的,人是笨笨的,兰阳人是聪明的,北京还有别的什么地方的都是呆呆的。花园里的袋鼠们还一个个着了魔似的想要到他说的那个叫做兰阳的地方去看看,好象上帝不存在了,生活不存在了,故事不存在了,那个兰阳比上帝的天堂还要美一样,大家忙着找着,可是大家谁也没有看到也没有找着,于是大家看不到找不着就一个个地痛苦着,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这时候,只有林一苇还花园里优哉游哉地闲逛,他一点没不着急也不象大家一样茫茫然的样子。因为这个骗人的人就是林一苇,他还在,还想继续骗人掉进他的陷井里......


会员书评
  • 读《一个叫窦唯的孩子》有感 (桃克图胡(来自蓝袋鼠) ·2007年05月 ·相关链接
        在蓝袋鼠里我认识了“活到七十都是儿童”的,博学友善的林一苇叔叔,最近喜欢上了叔叔最新出版的《一个叫窦唯的孩子》这本十分有趣的童话书,我爱不释手。叔叔的童话美妙绝伦,读完不能不让人掩卷沉思,不能不叫人拍手叫好。可我却说不出最喜欢书里的哪一篇,因为每一篇都喜欢,因为叔叔的童话与众不同,太特别。那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吧: 
        左手玫瑰,右手童话,我认为叔叔的童话主题是情。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他是让情满人间。 
        叔叔童话的题目新颖独特,吸引人。如:《会唱歌的猪》、《一棵长鞋子的树》、《花花花花花花花》、《兔子的咳嗽声》、《一只猪可以活几次》……一看题目就想知道究竟。 
        叔叔的童话幽默,读着就快乐。“一加一等于一” ……“一加一等于一百”……“一加一等于六十五亿”……《一个叫丁丁的女孩》里的丁丁会告诉我们1加1等于多少的原因;但在《花儿的故事》里“1加1加1加1不就等于4吗”……好玩吧,有意思吧,呵呵。 
        叔叔童话的语言里透着调皮,有新意,是我从没看见过的。《兰州城的小姑姑》里“亮闪闪的长筒袜,曲曲弯弯像个‘几’字型,足足有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长耶”……一条波光粼粼的黄河成了神仙姐姐的长筒袜; 《拜托,帮忙找个人好吗》里“圣诞节要到了,兰阳的邮局特别忙,因为有那么多像冻萝卜一样鲜亮,像柿子一样红润,像红泥小火炉一样温暖,像猪一样笨拙与真诚,像泉水一样叮咚的声音要传递。”……这样的语言为什么林一苇叔叔能写出来,别人就不能呢?所以说啊,林一苇就是林一苇,他就是与众不同。 
        叔叔的童话很有创意,因为他有时候把自己童话的另一半留给读者,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三只会飞的鸡》里老三和老二去森林外探求外面的鸡不会飞的情况,结果都被那里的鸡主人喂肥了,自己也不能飞了,老大呢?作者没说,老大有可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有可能……这就让读者自己去想。 
        在叔叔的童话里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社会和谐,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生机勃勃,人人平等的地方——兰阳,兰阳是叔叔向往的圣地,而“北京”却让人失望,空气污染,人情冷漠,死气沉沉。兰阳就是叔叔理想化的天堂,是桃园,我也好神往啊! 
        叔叔的童话哲理性很强。“简单的就是美好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伸手就做出个让人刻到竹板上的大事”;“让大人成为大人,孩子成为孩子” ……这样的话给了我太多的启迪,我都把他们化做种子种在我的心田里了。 
        叔叔的童话好象有灵性似的,激起了我写东西的欲望。《兰阳来的老师》里兰阳的老师的观点是“人只要学习,只会学到东西,哪怕他很笨,他也会越学越好,怎么会学习不好呢?”我很有感触,于是写了篇叫《假如我是老师》,希望自己长大后是兰阳老师,也希望现在的老师都是兰阳老师那样的。 
        叔叔的童话还赋予我很多疑惑,有时候看不明白,需要再看,再琢磨,再品,每次吧嗒吧嗒嘴,都另有一番滋味。 
        叔叔,我要你再写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童话给我们读,好吗? 

    书评人打分: ★★★★★
  • 凡人林一苇 (萝卜探长 ·2007年05月 )
    去年夏日,有几个朋友说是来红泥巴看看,好家伙,一来就来了一大串,到底多少也没能数清楚,倒是其中一位变成了常来常往。这一位的名字叫做林一苇。 
     
    林一苇何许人也?一句话可说不清楚。也许咱自己天天沉迷在书堆里的缘故,向来把读人也当做读书。多次接触,这个林一苇也没能读出什么特别的心得。林一苇外观看起来很随性的样子;个不高,也看不出来年庚几何;眼不大,也没能透过窗户看心灵。初次见面就宣称自己是个书写童话的人。可还没看到写出来的书之前,就已经接连不断看到了这个写书的人。而且还常常主动上门给你读,迄今为止,林一苇还保持有不先打招呼冷不丁上门的最高记录。到底林一苇是个什么样的呢,接触时日多了,他让人觉得更像是一部行走中的书、一个肩扛乾坤袋的布袋和尚、一个执著的童话使者。 
     
    林一苇就像是一部打开的书,但打开的时候是没法读的,似乎只有只有合上的时候,才有了几分可读性。何以这样说呢?也许是曾经作过媒体的缘故,林一苇犹如一付超强粘合剂,看上去有奇高的亲和力。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要他愿意,可以神速般地搭在一起、打成一片。他本身同时也像是一本随处漂走的书,什么人都能读得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什么样的人读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雅人有雅品,俗人有俗读。可当读的人与写的人走得很近的时候,这部打开的书就看不清他的本来面目。当保持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尤其当书页合上的时候,读过的东西才开始在肚子里反刍,读来的篇幅才慢慢飘逸出本来的味道。林一苇常说一本好的书好的作者必须有某种“神性”。理解他说的“神性”,是不是他所向往的,正在努力修炼的那种大雅中有大俗、大俗中有大雅的“神性”呢? 
     
    林一苇一贯号称自己不读书。这是真的吗?一个读到博士的人所谓自己不读书,这到底怎样来诠释呢?通常的经验,大凡有两种情况可类比,一是读过很多书,已经读到“目中无书”、烂熟于胸的状态;另一种是书读得很少,读得很慢,读一本算一本。像凡人吃棒骨,一定要备个吸管,末了还把骨髓也一起啄了去,连口肉渣也不剩下!林一苇不是前一种的样子,常常有些大家都读的书,一聊起来他会现出一股茫然的样子;他更像是那种吃肉不吐骨的主。他声称买过很多书,但也声称基本不读,他说他怕大师的灵魂会和他的思想引起共振而影响他的独创性。这个我还真信!为什么呢?林一苇有一种专门为创作而修练的特别道行。他像是一个肩扛乾坤袋的布袋和尚,而这个乾坤袋收纳的却是“故事”。 
     
    每每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林一苇有一种超常能力,他擅于让别人不停地抖落肚子里的段子。尤其在这个时候,他的眼睛就不显得小了,而是特别的闪闪烁烁。他随时准备出一种诚恳的样子,很谦逊地说:“给我讲个故事吧”。咒语一出,于是和他相处一隅的人,就会不停地掏肚子里的段子,有趣的、无趣的、雅的、俗的。这个时候的林一苇,就像是捡到宝贝似的,掏出早已备好的纸和笔,刷刷刷忙个不停。林一苇的这个乾坤袋还有一种“化”的神奇功效,给他一捧水一块冰,他就能化成云啊、雨啊,最后还能化成七色的彩虹。给他一段掌故,他就能修造出一个趣味横生的儿童公园。 
     
    最绝的是,林一苇把捡来的故事段子统统安放在一个名叫兰阳的童话国里,这又变成了他这个布袋和尚四处化缘弘扬童话产业的“衣钵”。林一苇肚子里的这个名叫“兰阳”的童话村落,细考起来多少带有些古意。远在清朝道光年初,还有兰阳这么一个村落,后与一个名叫仪封的合并成为兰封县府,辖属汴梁州府。如果还没印象的话,你还可以找张豫鲁交界的地图,有段凹入的黄河道,南岸的河滩处,也许能发现兰阳的界碑。 
     
    在这个童话村落里,林一苇如鱼得水,就像巨人安泰回到了大地。他自封为皇,以“儿童教”作为国教顶礼膜拜。儿童在这个国度里备受尊崇,以儿童的意念修正了成年人的理念。初到了兰阳的外地人,都被兰阳人统称为“城里人”,更加看不入眼的干脆就叫“京城人”。在兰阳人心目里,城里人灰头土脸,满口泥沙尘土,人见人嫌。可如果能耐得心思,在兰阳呆上一段时日,就会被兰阳的花花草草薰得满身香喷喷的。如果还有更深的道行,甚至还能把风当作正餐,还能乘着风独来独往、四处逍遥…… 
     
    凡人眼中的林一苇,就是这样执著地厮守着那方圆几十亩地、数千棵树,厮守那一片清新纯正的童话乐土。
    书评人打分: ★★★★
  • 左手玫瑰,右手童话 (朴素大方 ·2007年04月 )
      虽然没有答应林一苇写评论,但是我还是私下做了功课,在网上找到他的蓝袋鼠博客。说真的,对于文字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也很随性,极少写命题作文,更何况是这种我最不擅长的评论。在我的理解,如果你要写评论,首先这个人的字要打动你,让你产生写的冲动;其次你至少在某方面应该很了解这个人,能挖掘出这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否则你不要写,写了也是白费功夫,感染不了自己的人怎么能去介绍给别人、感染别人? 
     
    写评论需要很大的热情,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这个人的文字,这样才能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思想,从文字中触摸到作者的灵魂,引导别人去快速了解作者。事实上,我的热情通常不会超过三分钟。 
    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在蓝袋鼠的阅读让我轻松,让我愉悦,让我新奇。甚至有几分感动,几分惭愧,几分害羞。几个小时下来,我一直是面带微笑,一直是内心充满温情,偶尔还会闭上眼睛,跟着文字展开想象。正在被我渐渐遗忘的“童话世界”又一点点走回我的心里。像春天温暖、透明、干净、舒适的风,化掉了严厉的生活在我心里结集的风霜。我像是刚做完了一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全套美容,整个人年轻、温柔、多情、轻盈起来。这是怎么一份找寻,一份回归,一份幸福? 
     
    我想,我应该写些字,给他,给大家,给他的童话! 
     
    童话是什么?童话在我眼里是一个幻想的王国,它优美、诗意,它里面蕴含着最纯洁、最善良、最真诚的情感。就算是有邪恶、贪婪与阴险,也是会被镇压被修正。在童话里,善良的人总会有美丽的未来。 
     
    有人说,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属于童话的时代。成人们被光怪陆离的外界迷失了心性,被快节奏的生活推着机械地向前走;而孩子们一出生就被大人们套上功利的枷锁,琴棋书画变成了技能而不再是爱好,数理化英语在不该出现的年纪被出现。 
     
    其实不然!孩子就是孩子,童真与生俱来,而我们也仍然在心底保留着对童话的渴望、期盼、热情。只是长大后的我们不再满足于“快乐王子”、“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童话虽然不再是承载梦想的翅膀,但它是一片湖心小岛,当我们累了倦了厌了就会到上面停留、小憩,甚至疗伤!你可以不相信童话,但你不能没有自己的童话! 
     
    这个时候,林一苇出现了。他用他特有的充满灵性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写着他自己的童话,写着写着,他的童话变成大众的童话。阅读是一种很随性的事情,没有人会逼着你去读,但你的心,会引导你,读那些你感兴趣的字!越来越多的人在读林一苇的童话,“兰阳”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为什么呢? 
     
    也许是林一苇的童话思绪跳跃,他猪年讲猪的故事,他教你胡萝卜的四种做法,他创建了兰阳给你讲兰阳的大街小巷街里街坊发生的故事,他甚至地给你讲一杯水和世界很小很小的时候,如此广泛的取材却是主题鲜明、集中,那就是教你如何去懂得感恩、善良地对待别人,如果去同情、包容。当然他也写了他的博爱,这的左手玫瑰,右手童话的人,爱情也是他的童话的主题。他已经把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当成童话来演绎!童话是林一苇心中的一片净土,他用文字建立了一个王国,那就是兰阳。那里人们很幸福,但这种幸福不是因为那里像天堂一样美,事实上,兰阳很可能是城市周边的普通的村庄,兰阳人幸福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理念。而这种观念与理念,被我们‘偷’来,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 
    林一苇的童话也让我不可思议。他的立意很新颖,表现手法也很奇妙。在此之前我们看过的童话,大多是主人公经过艰难的历程经受住考验,最后的结局都是圆满再圆满。而林一苇的童话,没有仙女、精灵或者像寓言家一样的智者,他写口吃的孩子(《花儿的故事》)、写稻香村的糕点的做法、写那个叫窦唯的孩子。他的童话没有千篇一律的善有善报,他打破文章的格局,随意地写着那些很真实、很生活、很跳跃却又的确是童话的文字。我甚至不能把它们归于某种已有的模式。一本书的序在他笔下也可以演幻成一封情书,最别致的情书。他已经把寓言、诗歌、幻想、真实甚至生活中的丑陋融入童话。不信你看:在幸福的巴格达里,他借着茄子林森的口说:“每当我的城市有人感觉不幸福时,我就把他们投进监狱,扔进沙漠,放到深山。让他们挨皮带,带脚镣,喝辣椒水,蹂躏他们的妻子儿女,断绝他们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断绝他们和世界的联系,让他们孤独、饥饿、恐惧……不出三年,哪怕我只给他们一片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一片阳光,他们也感到很幸福了!”。我的天,这些从来没有在童话中出现过的语言,却这样真切地告诉我们生命值得珍惜幸福就在我们一念之间!是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有一分稳定的工作安稳的家,我们凭什么总是说自己不幸福? 
     
    现在想想林一苇的童话挺有意思,他总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他写一个住在北京八角的孩子,他给我们讲去青岛有多少条路,告诉我们兰阳的咖啡馆里的咖啡跟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又不同。他的童话,大多不是孩子们能看懂的儿童故事。但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不是吗?如果你把一善良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他们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拥有怎么一份生活?而这些童话对于我们来说,如此的与现实紧密相连,怎么能不产生一种亲切?然而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又让我们觉得现实也可以是浪漫的多情的有趣的,自然会回味无穷。他在《爱情试题》里让嘉禾拿着捡到的石头来跟女孩子做爱情试题,在嘉禾心里想要的是这样的一个答案 “信啊,干吗不信?!”而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爱情的真诚而纯洁想往? 
     
    林一苇和他的童话现在已经开始有名气被人追捧,而且我相信他和他的童话会越来越有名气,事实上他自己也已经被很多人叫成“童话王子”。但是作为朋友,我一直是很理性地看待着他的出名。我甚至不希望他“红”得太快,毕竟在童话创作这条路上他刚刚起步,他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他的有些语句初读起来很飘很美很炫,但细细一品却让人有散漫芜杂之感;再如写法的新颖只能是一时,当人们接受一种口味的时候作为写者你就要明白,你需要立即创新等等。 
     
    谢谢你!一苇,你教会我在一切真诚面前,永远怀惴着一颗感恩的善良的温情的心,用孩子般纯真的目光,看这个世界,看清我自己。我想,我可能知道了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美丽的“兰阳”。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一本长翅膀的书


    我手里有一本书——《一个叫窦唯的孩子》,听听里面的文章的名字就够让你白日做梦呢:《会唱歌的猪》、《一棵长鞋子的树》、《最伟大的母鸡》、《一只小狗怎样爱上花的》、《花花花花花花花》、《兔子的咳嗽声》、《当世界很小很小的时候》、《爱洗澡的鱼》……是吧?

    这本书很美丽,你要是不用心看就会辜负它;这本书很柔软,你要是刻板的读就会伤害它;这本书有弹性,你看一眼,以为明白了,可你再看一眼,又发现不同的味道。这是一本长了翅膀的书,一个一个奇妙的故事,扇着翅膀飞到你面前,吹动你的心,让你会心一笑,让你感到一点点忧伤……

    这书的作者叫林一苇。林老先生文章很有范,童话写的特别爽。他是我爸,年龄不大,奔四,属于精品男人+钻石王老五。“子”曾经“曰”过:“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老爸出书,女儿当然力挺啦!林一苇老先生的童话也许大概、Maybe、Perhaps不是最好的,但在我读过的童话中,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最好的——在西单图书大厦里是最好的(“子”曾经“曰”过:该出口时就出口)。书中有很多插图,是我老爸画的,让你看了就知道什么叫“‘淑’男也疯狂”。

    我读过很多书(哈,不谦虚了),那些牙疼的书我就不说了(哦,我牙疼了,一提牙疼的书我就牙疼),那些不牙疼的书(哦,我又牙疼了,怎么提不牙疼的书也不行呀),大部分也不好玩。它们就像不招学生喜欢又不得不教书混日子的老师,逮住谁就教训谁。《司马光砸缸》“咣当”一声本来很好玩的,课本里却语言呆板面目老老套;《孔融让梨》本来是小屁孩的乖乖话,老师们却让我们剖析人物,结论是:伟大的人物从小就异常,小小年纪就有人类所有美好的品德(天生的,还是“强生”的?)。听我老爷爷说,我老爸林一苇老先生五岁就知道100+1=99+2=98+3=97+4=……55+56,这可是等差数列的伟大发现啊,可是对不起,这是我奶奶打屁股打出来的,现在他还是大俗人一个,他爱吸烟爱喝酒爱睡觉爱当老师爱讽刺人不爱刷牙不爱洗脸不爱干活除了爱的什么都不爱。

    开个玩笑先。

    《一个叫窦唯的孩子》,我就喜欢!

文/林子青

【目录】
 
凳子是怎样发明的 
一只猪可以活几次 
一只小狗是怎样爱上花的 
最大的包子 
一只纯洁的猪不纯洁的爱情故事 
一个叫丁丁的女孩 
勒马回首 
自取其辱的天鹅 
一个叫窦唯的孩子 
艰难的表达 
最伟大的母鸡 
会唱歌的猪 
一个叫兰阳的村庄 
十月的监狱 
兰州城的小姑姑 
兰阳来的老师 
丁丁的爱情 
兰阳的桃是怎样甜的 
兰阳的春风 
北京城的好丈夫 
纯 洁 无 度 
指尖外的美食 
不搬家的理由 
一株桃花 
一棵长鞋子的树 
兔子的家 
最伟大的母鸡 
艰难的表达 
月亮 
一只为爱流离的兔子 
三只会飞的鸡 
花花花花花花花 
汴京的设计师 
水妈妈的五个儿子 
倒在拳击台下的窦唯 
儿童公园 
花儿的故事 
拜托,帮忙找个人好吗 
被语言控制的窗子 
娶不进家的新娘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