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泥巴书评 | 
        
          | 【内容简介】 《小女孩的小辫子》
 孩子的成长充满了惊讶与喜悦,困惑与挫折。
 人生之初,要从一个完全依赖成人照顾的婴儿 ,长成一个会自己吃饭、自己洗脸、自己洗头发、自己上厕所、自己做很多很多事的小孩,真的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而在这之中所要面对的难言的挑战及挫折的心情,是很需要被认同的。
 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与小女孩类似的经验,进而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技能,从而奠定社会生活的基础。
 
 《静静的夜》
 夜是什么?
 夜是黑暗吗?夜是未知吗?
 每个孩子在夜晚来临之前是不是都会有或浓或淡的恐惧感?
 这个故事用两种对比的节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夜晚:原来夜晚并不可怕,夜晚有那么丰富的内容。
 
 《男孩和青蛙》
 这是一个运用典型的图画书语言创作的故事。
 故事用幼儿思维中所特有的对比感知方式,引领孩子达到了感知自我、确认自我的境地。
 “我是谁?”
 “我不是任何别的人,我是……我自己哎。”
 哈,这个故事有一点哲学味道。
 
 《我的小椅子》
 这是一个有点散文化的绘本故事。
 “小椅子”完全可以看做移情之物,成为“我”的童年小伙伴。
 其中既有写实的情节,也有幻想的画面,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有一点温情,有一点想象,有一点幽默。
 所有不忘童年的大人,都曾有过这样一只温馨可爱的“小椅子”。
 
 《想看海的大狮子》
 “大海”对孩子一定充满了诱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对它抱有强烈的向往之心。
 在大狮子和果果的海滨之旅中,大海的形象、状态、颜色、内容、声响……次第展现,精美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水乳交融,共同为孩子讲述了一个立体的大海的故事。
 
 《一座小房子》
 小房子就是“家”的象征。
 小房子里的一人一物,一点一滴,都是我们生活中最不平凡不过的事物,同时也是最值得珍惜的生命内容。
 把小房子盖在每个人的心里,好吗?
 
 《坏脾气的小妖精》
 “情绪”真的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东西,它既可以让我们露出灿烂的笑脸,又是也会让沮丧和忧伤爬上额头。
 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必要的情绪控制能力都是孩子必需掌握的生活技能哟。
 
 《蜗牛的聚会》
 本来是迎春舞会,却变成了纳凉晚会,纳凉晚会又变成了秋收,到了冬天,舞会才终于开成。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蜗牛一家的从容生活不仅帮助孩子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它还引起了我们对从容、淡定、自信和乐观的生活的向往。
 
 
 小肚兜幼儿情感启蒙故事系列(8册)书目:
 想看大海的大狮子——大海
 小女孩的小辫子——讲卫生
 坏脾气的小妖精——情绪
 男孩和青蛙——认识自己
 蜗牛的聚会——时间
 我的小椅子——伙伴
 一座小房子——家
 静静的夜——夜
 | 
        
          |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 
        
          | 相关分类 | 
        
          |  |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 
 | 
        
          | 经典书评 | 
        
          | 
            情感启蒙,打开明亮人生的窗口
            (朱自强(教授/博士生导师)
            )
            幼儿期是文学期。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急切地想感受、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身边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探索、了解这个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文学的方式。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文学是帮助他们开拓情感世界、发现生活新大陆的最佳方式。
 
 幼儿的心灵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因此他们需要独特的文学。图画书(绘本)之所以成为幼儿的恩物,是因为它抓住了幼儿通过具体形象寄托情感、感知生活意义这一心灵特征。
 
 这套丛书让我眼睛为之一亮,是它的“情感启蒙”这一用力点;这套丛书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则是它在整体上找到了解读和呈现幼儿心灵生活的文学方式。
 
 幼儿的心灵世界并不简单。《男孩与青蛙》是一本运用典型的图画书语法创作的故事。令人佩服的是它抓住了每个人的自我认同的愿望,在颇具创意的故事中,用幼儿思维中所特有的对比感知方式,引领孩子到达了自我认同的境地。我甚至想说,《男孩与青蛙》在帮助幼儿感知和谐的自我方面,与托尔斯泰的名作《三只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爱你》是一个既能够让孩子,也能够让家长会心一笑、心头一暖的好故事。这个故事有值得亲子共同感知的蕴涵。在关爱越来越稀有的现代社会,长颈鹿阿姨布置的作业不正是成人更应该完成的功课吗?对于幼儿,《我爱你》是一个渴求爱并得到爱的确认和满足的故事;对于父母,《我爱你》则是一个从幼儿的特定生存状态中获取人生启示、重新体认生活的故事。只有父母和孩子这两种生命形式建立了相互赠予的关系,家庭的爱才能健康成长,孩子才会在健康的家庭之爱中成长。
 
 因为幼儿成长的航船需要方向,因此,创作给幼儿的文学,尤其需要作家拥有健全的价值观,需要在作品中灌注人生的大智慧。现代人的人生观的一个普遍误区就是什么都要“快”,儿童教育的口号是“别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早识字、早上学……什么都要赶早,什么都要拔苗助长。《蜗牛的聚会》却给我们呈现了耐人寻味的一种“慢”的生活形态。本来是迎春舞会,却变成了纳凉晚会,纳凉晚会又变成了秋收,到了冬天,舞会才终于开成。正是有了这慢慢的生活节奏,蜗牛的生活才显得那么从容、淡定、乐观和自信,而对“时间”的感知也很自然地融解在故事当中了。
 
 在我眼里,《一座小房子》就是“爱的教育”的幼儿版。小房子无疑是“家”的象征,这一故事的意义蕴涵,在幼儿所喜欢的动物生活的比喻下,在明快的叙述节奏中,得到了鲜明的呈现。
 
 《我的小椅子》表现出幼儿的化寻常为神奇的惊人想象力,飞腾的想象力又妥帖地落脚在对“伙伴”的意义诠释上;《想看海的大狮子》让精美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水乳交融,为孩子讲述了一个立体的大海的故事;《静静的夜》满足了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小女孩的小辫子》和《坏脾气的小妖精》则用亦真亦幻的故事情节告诉孩子培养生活好习惯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都是我们必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
 
 我相信,这套可供亲子共同阅读、欣赏的优秀绘本,找到了幼儿情感启蒙的最佳切入方式,在幼儿心灵世界的发展和建构过程中,会产生春雨润物般的曼妙影响,从而为未来的明亮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 会员书评 | 
        
          | 
            全家都爱的一套好书
            (蒙顶皇茶
            ·2007年03月
            )
            这套书非常适合我家的宝宝,干净的图画和干净的文字很好地传达了绘本的味道,不像有些书那样闹哄哄,有一种淡定安然,可以看出编辑的用心。宝宝最爱《想看海的大狮子》,看了以后也一直嚷着要去看大海,他还喜欢《蜗牛的聚会》;妈妈喜欢《我爱你》和《一座小房子》,这两本都很温情,我则看好《男孩与青蛙》和《我的小椅子》。整套书陪伴着我们过了一个美好的春节。
 书评人打分:
            ★★★★★
原创绘本的杰作
            (怡清妈妈
            ·2007年01月
            )
            这几年一直陪着宝宝看了不少优秀的绘本,收获良多。绘本真的是最适合宝宝成长的童书。最近看到了这套“小肚兜”,真是喜出望外!从来知道绘本都是引自国外的经典,没想到国内也做出了这样高水准的原创绘本!九本书本本精彩,妈妈和宝宝看得乐呵呵。不过,妈妈和宝宝的眼光不完全一样哦,妈妈喜欢《一座小房子》、《我爱你》、《男孩和青蛙》,宝宝更喜欢《我的小椅子》、《蜗牛的聚会》和《想看海的大狮子》。真是英雄所见不同啊,呵呵。这套书是明天出版社刚刚出版的。
 书评人打分:
            ★★★★★
看绘本,看《蜗牛的聚会》
            (xuanmama
            ·2006年12月
            )
            碰上《蜗牛的聚会》,女儿说喜欢书里的花、树、小鸟、蜗牛,我则看重它装帧的精雅以及价格的厚道。于是家里就有了《蜗牛的聚会》。
 对于绘本的概念,一直我倾向于看完画、读完字,一个十分钟的故事书。《蜗牛的聚会》是不是这样呢?
 女儿回家后是自己迫不及待的看了第一遍《蜗牛的聚会》,她需要寻找书中自己熟悉的形象共鸣,还好,写实的画面让她很容易的找到蜗牛、小鸟、大树、房子、雪人、沙发、篮子……翻的次数多了,她竟然能发现画面的变化:绿树叶是春天,白荷花是夏天,黄桂花是秋天,灰天空是冬天。这是一个观察能力的实践过程,她能够自发主动的去认知我很欣喜。同时,就象看图说话,四岁的孩子,我理解这个年龄她需要通过熟悉的事物完成她对世界的认同,也需要世界对她的认同。
 当对画面形象的认知完成后,女儿开始好奇故事的内容,引发她面对画面的喋喋疑问:为什么小蜗牛慢吞吞?树叶怎么黄了?天上的雪花从哪里来?此刻,画家的每个表现的形象都成了女儿的问号。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要珍惜,要培养,要满足,我不仅给她讲蜗牛的生活特点,也讲述四季生命个体的变化,甚至延续要聚会的目的是美丽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享。这一刻,我忽然感觉绘本书不是单纯小孩子的书,甚至不是书,它的每一页都是妈妈和孩子共享情感,认识世界的窗户。
 原来以为对书的内容熟悉后,女儿可能就会厌倦,就好象我们对待悬疑故事,明白了结局就是作品的完结篇。但继续几天以后发现,女儿竟然可以对着图片自言自语,仅就封面图片就可以导编很多让我们窃笑的对话:“你这个蜗牛是从哪里来啊?”“你吃饭吧,我做面包可香了!!”你喜欢我头上这个红帽子吗?”小孩子过家家类的把戏我很支持:孩子的想象能力无法机械填充灌输,能有这样的画面,这样的书引导她自由的编织童话是对想象力培养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于是我会有意识的启发女儿将书敞放在地板上,然后将她的各种绒毛玩具放在画面上,融入到画面中,任由女儿自己编创情节内容。此刻,绘本书还真不是书,就是一个孩子开启想象与创造能力的新教师。
 如今,女儿还在看《蜗牛的聚会》,还在玩《蜗牛的聚会》,我却对绘本有了新认识:丰富的画面,简短的文字,如果你只将它理解成一本书是不够完整的。绘本的价值让我体会到一本书所给予孩子的能力培养、情感共享、生命认知,往往是我们家长应用很多方式的刻意教育所无法实现的。
 和女儿一起喜欢看《蜗牛的聚会》,和女儿一起玩《蜗牛的聚会》,和女儿一起编《蜗牛的聚会》——当我对绘本有了新的认识的时候。
 
 书评人打分:
            ★★★★★
《蜗牛的聚会》淡定的从容
            (xuanmama
            ·2006年12月
            )
            喜欢《蜗牛的聚会》,于是就反复揣摩,于是就对该书的绘画有了体会。
 绘画作者在书后的个人简介里简单的署了句“以纯净的心灵创造纯净的世界”,是一种摈弃尘嚣的绘者的淡定心态。这种淡定与封底强调的“时间”、“从容”、“淡定”、“自信”相吻合,于是我理解到了画家用画笔诠释文字时候的心神合一;再回头看整本书的绘画真的是淡定在流淌:
 画家对画面的视点节奏是淡定的,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收获,冬天的聚会,平静悠长,娓娓道来。没有仰视、俯视、聚焦,也就不可能出现充斥视觉或者张扬开散的东西。就如同中国山水画的长卷慢慢拉开,就如同我们身边的四季慢慢过渡,就如同小蜗牛的慢慢从容。
 颜色上作者也是从容淡定的展现。一直以为一本书里四季的颜色应该是是高度对比的,分明的,无法掌控的,然而,在画家的淡定中,颜色有对比,但不刺眼,每个画面都有着优雅的灰色点缀,显示着淡定的从容:
 春天一是白色的花,花蕊是淡淡的黄,淡淡的紫,淡淡的蓝。想象中就是初启的生命,嫩生生,清爽爽。
 夏天的燥热是人所共知的,能有美感?画家选择了表现夏夜,大片紫色的调调,雅致的忘却白天的烦嚣。夜晚不郁闷,我们看到了如同星星的白色小花在绽放,我们看到了黄色的灯光与黄色的月亮相呼应。即使是白天,也是白色的荷花,梦幻的氛围……
 秋天是黄调调的丰收,画家却更多的选择了树干和落叶来表现。这种叶落归根的诠释给了我们对生命淡定的思考。
 冬天是灰白的,灰的天空,白的雪花,纯净的无暇。雪人一抹鲜亮的帽子,房子一抹暗红的屋瓦让我们深信淡定不是消沉。
 画家应该是学中国画的,他以淡定的心态诠释画面表现物象的“多”与“少”。“多”意味着细致,每朵画每个叶子以写实的处理手法给予孩子认知一个真实物象的再现;“少”就如同中国画的空白给予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间:春天草地上随性几个墨点点,是花?是叶?夏天的荷花密密层层的干与花冠,惟独没有叶子;秋天的收获我们看不到树冠,沧桑的树干飘落的叶子却给予更多收获的启示;冬天的页面仅仅一窗口,其他墙壁屋顶皆无,全部融入冬天的白色中………画家笔墨的收放自如,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切皆在淡定从容的掌控中。
 一本书如果一直淡定着,平缓着,那就是败笔了。作者在最后一页突发的展现了聚会的主题,高调了:很多蜗牛,很多家具,很多情节……暖黄的调子让人有着温暖的激动。热闹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聚会氛围是被前边一直淡定的季节烘托出来的,是与文字中蜗牛妈妈说“等了整整一年”的激动不谋而合的。
 喜欢《蜗牛的聚会》,是文字作者用蜗牛给我们讲叙了淡定的从容;喜欢《蜗牛的聚会》是画家用淡定的心态诠释了文字的精髓;喜欢《蜗牛的聚会》是画与文字的契合让成年人寻找到一种久违的生活态度——淡定的从容。
 或者,《蜗牛的聚会》更多的是给我们大人看的一本书?!
 
 书评人打分:
            ★★★★★
让孩子的阅读变得讲究起来
            (田田妈妈
            ·2006年12月
            )
            刚刚展开生命进程的小孩到底应该读什么书?常常听到家有适龄幼儿的家长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逛逛我们的童书市场,铺天盖地的幼儿图书好像呈现出一片繁荣光景。仔细看看,各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继续占据着卖场的显要位置,还有数不清的成语、寓言、神话、传说汇编本充斥视界,随便抽出一本,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拼音完全不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将貌似丰富的知识一厢情愿地倒灌给孩子们。更可笑的,还有各种完全不顾幼儿基本接受能力和心智发育水平的四大名著改造版本,它们排排列列,急吼吼地彰显着社会世俗的功利心。
 
 许多家长在购买了这样的图书并与孩子一同阅读以后很快发现了问题: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亲子共读并没有出现专家预言的振奋效果。在这里,不是阅读行为出了错误,而是阅读对象出了问题。其实年龄越小的孩子,家长为他选择适读文本时就越要当心,生命的展开本来就是次递进行的,成长一定是事关身心两面的,尊重孩子心智发育水平,放宽心怀,放慢步子,不急不躁,在合适的年龄提为他们供合适的文本,孩子的成长才会在真正美好的阅读的陪伴下呈现出动人的节奏感。而从长远来看,这才是真正有效益的、不走弯路的成长。
 
 作为幼儿阅读板块里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绘本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了。这里所说的“读者”当然不仅仅指小小的宝贝们,其实更指向于那些重视孩子阅读生活的智慧的爸爸妈妈们。随着版权贸易的日益发达和网络的普及深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经典绘本也逐渐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它们在对我们的传统阅读观念进行冲击的同时,也建构和丰富着我们对幼儿阅读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一套优秀的原创绘本故事书:《小肚兜幼儿情感启蒙故事》。这套书的着力点在“情感启蒙”,可谓意味深长。人是情感和情绪动物,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从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成长的过程,而情感发育的功课也随之揭开了第一页。在幼儿眼里,世界是由各种形状、色彩、味道和声响构成的,他们兴致盎然地探索着,体会着,学习着。另一方面,这些外在的刺激又不断地作用于他的内心世界,与他的内心世界化合为个体独特的个性与特征。中间的这个“化合”过程非常重要,它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会产生的不同的结果,也决定了孩子日后不同的生命风貌。而“情感启蒙”无疑是一种愉快的成长方式,它在帮助孩子完成表层的概念认知的同时,也让成长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韵味。
 
 这套书一共有九本,每本一个故事,故事的选择和设计颇具匠心。故事的讲述完全运用了典型的图画书语言,文字干净,图画讲究,充满细节,文图充分地尊重了幼儿的审美接受特点和心智发育水平,图文相依相乘生发出绘本特有的韵味。听故事永远是人的心理需求,小小孩尤其喜欢,套书选择了与宝宝平行的视角来看取世界人生,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认知或感知生命中最基本同时又是最本质的东西:我是谁、爱是什么、家是什么、伙伴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时间是什么……这些在成人眼里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却蕴含着许多深意,它让陪读的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述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瞬间感动,看透故事表层背后的深意,从而品尝到“返朴归真”的生命真义。整套书呈现出一种简单而不单薄、清淡而不肤浅的叙事风格。
 
 比如《我的小椅子》。这是一个有点散文化的绘本故事。小椅子完全可以看做是移情之物,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小伙伴。一页一页地慢慢翻开,我们看到小椅子是马、是拖车、是雪撬、是小老鼠的房子、是小兔子的床、是摇篮、是秋千、是喷气式飞机,小椅子能帮妈妈做事,能像青蛙一样跳高,小椅子有翅膀、有感情、有梦想,有胆量……整个故事表现出幼儿的化寻常为神奇的惊人想象力,而飞腾的想象力又妥帖地落脚在对“伙伴”的意义诠释上。这个故事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特有的接受特点,又恰当地触动了成人的阅读神经,既有写实的情节,也有幻想的画面,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所有不忘童年的大人,都曾有过这样一只温馨可爱的“小椅子”啊。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温情,读到幽默,读到爱,读到想象力……阅读早已经超越了文图认知的层面,它突破了成人思维的界限,它打开了宝宝内在生命的大门,它使亲子之间的交流变得那样融洽美好,阅读成为高贵的生命享受。
 这样的书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人格、美好的性情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而这,也就实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书评人打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