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西瓜(00蒲蒲兰绘本系列) 购买→ ←查看
有5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4229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蚂蚁和西瓜(00蒲蒲兰绘本系列)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日)田村茂
(日)田村茂
蒲蒲兰

21世纪出版社 2005年08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4.8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4.8

 

红泥巴书评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主意……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只讲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运、带回蚂蚁窝,并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它几乎没有多少文字,但在这本书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不同,你完全根据这些图画自己讲出一个特别特别长、也特别特别好玩的故事来。而让我看得最入神的一幅画,是作者对地下蚁穴的描绘,它就如同一幅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一般,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好玩的是蚁穴的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些标牌,上面用手写的字体标注着:“糖果”、“饼干”、“奶酪”、“蘑菇种植室”、“宝物”、“正在施工”…… 
    蚂蚁是一种勤劳能干、聪明灵活又富有合作精神的动物,也可以说是在现实社会里作为弱小者的孩子的象征,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西瓜,这种孩子们都喜欢的食物在小蚂蚁看来,是多么的庞大!又是多么的诱人!小读者们将会在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培养起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孩子们一定会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同时,也会被蚂蚁们的勤劳、乐天、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本作品采取专色印刷和版画的分版手法,颜色鲜明,造型可爱。   
    
    适合2岁以上亲子共读,4岁以上可自主阅读 
 
作者简介: 
 
田村茂(TAMURA, Shigeru) 
   1949年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以富于诗意和幽默的作风独树一帜,在绘本、漫画、影视等广泛领域发表作品,广受欢迎。本作品是他的处女作,小东西遇到大的存在……奠定他作品基调的风格之作。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会员书评
  • 阅读《蚂蚁和西瓜》中的细节 (拓拓爱毛毛(来自蓝袋鼠) ·2007年11月 )
      蚂蚁和西瓜,是毛爸、毛妈和毛毛三个人亲亲亲子共同阅读的第一本图画书。 
       平时由于我和毛爸都比较忙,所以,即使我们两个人同时在家,也大都是一个人陪毛毛读书、画画、玩耍,另外一个忙自己或者家里家外的事情。蚂蚁和西瓜到货的那天晚上,听我一个劲地“鼓吹”这本书的细节是多么丰富,欣赏这些细节是多么富有挑战性,其中的寓意是如何深刻等等,毛爸竟跃跃欲试,想看个究竟。我当然求之不得。毛毛一看爸爸妈妈要和毛毛一起读书,更是用活蹦乱跳表达了欢迎。 
      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本次阅读的主题:寻找和欣赏细节。阅读从我的问题开始。摊开封面和封底,我直接切入主题,指着封面瓜瓤中白色的区域问毛毛和毛爸:“你们猜一猜,西瓜瓤部分这块发白的地方是怎么回事啊?”记得我最初看到这块发白的部分时,脑子里充满了困惑,左思右想,最终得出一个伟大的结论:肯定是画家搞错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我阅读图画书的起点之高低了:)) 
      没想到,毛爸未加思索,脱口而出,“被蚂蚁吃空了呀!”毛毛则看了看,指着封面的白色区域说,“因为书是白色的呀。”嘿,角度不同,居然都答对了。看来父子俩的水平都在我之上啊~~~ 
      当我还沉浸在自己的感慨中的时候,平时很少阅读图画书、之前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蚂蚁和西瓜》这本书的毛爸,刚翻到扉页,就突如其来地给了我个下马威:“你知道西瓜是从哪里来的吗?”没翻几页,毛爸又来了一句:“你知道蚂蚁们搬西瓜花了多长时间吗?”真没想到,毛爸能问出这么“专业”的细节问题?!好在,这些问题在读书会上都已涉及到,没被问住~~~ 
      我也不甘示弱,一连抛出几个问题:厨师用什么烧火做饭,戴帽子的蚂蚁在搬西瓜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蚂蚁挖西瓜的铲子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曾经让我费了半天劲才搞清楚的问题。但越问越感觉汗颜,越问越觉得,我提出的问题对毛爸来说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 
      于是,我自觉放弃了“挑战”的想法,放下了“架子”,建议结束毛爸毛妈之间的细节PK,开始“和谐阅读”。于是,我们开始将“矛头”一致对准毛毛:故意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佯装毛爸毛妈都找不到答案。结果总是毛毛热心地帮助我们“解开谜团”,皆大欢喜。我原本以为西瓜和蚂蚁们的影子可能对毛毛是个挑战,没想到毛毛轻松地帮我们解开了“疑团”,并开始乐此不疲地寻找书中的影子们……在“疑惑”、“解惑”和赞许声中,我们的和谐阅读继续着。 
      毛毛对那两张蚂蚁洞切面图(一张没西瓜,一张有西瓜)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会儿看看没瓤的那张,一会儿看看装满瓤的那张。我们在这两张图上也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来寻找和品味其中的细节。此时的毛爸兴致盎然,一路领着毛毛看下去:“宝贝儿,你看,蚂蚁们真聪明,用一个放大镜聚光,这样就可以用太阳能烧饭,看,这儿还有个烟囱呢!……看这儿,还有个健身房!看来,蚂蚁们还挺注意锻炼身体!……嘿,这儿还有人专门负责做鞋子!真好玩儿!……”“哈哈,西瓜把太阳能挡住了,烟囱不冒烟喽!他们现在可以不喝白开水了,改喝西瓜汁了!看这儿,西瓜扔下来得太快了,把这两个蚂蚁吓得赶紧逃命!……” 
      而此时的我,早已被毛爸把握细节的“天赋”惊得一愣一愣,汗颜之余,终于表白:“老公,你太有才了!”老公赶忙谦虚一番,最后来了句:“还是咱毛女子厉害哈,连蚂蚁洞每个房间的用途都知道!”毛毛对老爸的恭维显然并不领情,还在认真地自言自语:“你看这儿……看这儿……” 
      蚂蚁和西瓜的细节阅读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兴奋。但毛毛似乎远未尽兴:“该我给你们讲蚂蚁和西瓜的故事了!”说着,自己拿起书装模作样起来。毛爸则不无感慨道地冲我笑道:“嘿嘿,我是发现了!你一直都在借着毛毛的名义,买书满足自己的读书欲望吧?难怪累成那样还整天乐呵呵的!不过,说真的,看这些图画书还真是挺好玩的!”呵呵,敢情人家还羡慕起我来了?! 
      在阅读蚂蚁和西瓜这本书时,毛爸发现的几处细节问题我觉得蛮有意思,这里列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的尚不明原委,也请大家赐教: 
     
      1、从书中的哪个细节,可以猜到作者的国籍?(当时毛爸说,“不用你说出作者的国籍,我也能猜得到”) 
     
      2、吊西瓜用的桔色的筐子是从哪里来的?文图中有铺垫吗?(这个问题我们反复翻了几遍书,也没找出答案) 
     
      3、装满西瓜瓤的蚂蚁洞那副图里,有一只蚂蚁的靴子颜色和别的蚂蚁的不一样,你发现了吗?是作者笔误画错了,还是其他的原因?(毛爸发现了这个细节,但我们都没找出原因) 
        …… 
     
      附: 
      那晚亲子阅读之后,毛毛第二天就开始画蚂蚁和西瓜。但终究没能挡住西游记的魅力,“蚂蚁热”只持续了两三天,便迅速降温,之后,毛毛没有再读过这本书,也没再画过蚂蚁和西瓜。而大画西游记的热情依然继续着。 
     

    书评人打分: ★★★★★
  • 在蚂蚁的故事里唤醒童心 (魔法阿姨(来自蓝袋鼠) ·2007年08月 )
      一家四口去郊游,在野地里留下了一块没有吃的西瓜;一群小蚂蚁闻“味”而动,演绎了儿歌里“蚂蚁遇见一粒豆”的故事......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很简单,它很容易被概括为对“团结就是力量”这样的道理的传达。然而,如果成人在与孩子共读这个故事时单纯地这样去把握,就只能片面地凸显其哲理性,而遮蔽其趣味性。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趣味,正在于书里书外的奇妙映射:书中的小蚂蚁与读书的小孩子,书中的大西瓜与读书孩子面前的大世界……这种对应非常奇妙,故事最为吸引小孩子的,也恰恰应该在于这种对应上;对成人而言,是一种亲切的唤醒:唤醒沉睡已久的童年记忆。无论如何,都不是思想品德课一般对主题的挖掘。 
      我完全是言出有据的。你看故事的第一页上,当蚂蚁们发现西瓜时,画面的另一边是郊游完的一家四口远去的小小背影。他们绝对不是小人国的居民,只是由于距离和透视原理而“变”得如此之小,小得和小蚂蚁们不相上下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画面里,包含着作者的至大玄机:同样高度下的小蚂蚁和人,在情趣、心境的归属上,也可以是同一的。 
      一块普通的西瓜“变”成了蚂蚁们的西瓜山,这多么像小孩子看到外边世界时的感受啊!树怎么那么高?好象可以一直长到天上;爸爸怎么那么高?好象是自己永远不能企及的巨人;邻居家的宠物狗怎么那么大?大得好象一匹小马…… 
      吃啊吃,吃啊吃,拿在“手”里吃,趴在上面吃,吃不够,那就带走吧……小孩子的吃相也可以这样五花八门。小孩子的吃相也这样让人忍俊不禁。面对好吃的,别说是孩子,成人也想要多吃上几口呢。 
      小小的生命遇到大大的存在,问题出来了:四只小蚂蚁的力量实在太小太小了,无论正面推,还是后背顶,一二三四全上阵——还是不行!看到这里,我会想起女儿两岁时吃力地想要搬动一块她认为很美丽宝贝的石头给我看的情形。因为力所难及,所以才会生出征服、解决的欲望和智慧,才会生出更多关于成长的动力啊! 
      “喂——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啦!”一声爆炸性的呼喊从蚂蚁洞口传来,蚂蚁洞里顿时“蚁”声鼎沸,有迅速赶往现场者,有放下手里的活计奔走相告者,“快点!快点!”快点跑啊!……生活在地下大世界的蚂蚁的反应和孩童有着太多相似。儿时某某某一说哪里又多了一个大沙堆,一大群小伙伴立刻会放下手里正玩着的积木、娃娃,成群结队,呼啸而去,而那勾去众多孩子心魄的,正是成人眼里平淡无奇的东西,比如故事里的西瓜(遗留在那里只能成为人眼里的垃圾),回忆中的沙堆(成人眼中普通的建筑材料,甚至是路障)。 
      我至爱蚂蚁们争先恐后跑向西瓜那一幅画面。那些蚂蚁或开心或严肃或垂涎欲滴地奔跑着,那丰富生动的表情,精彩绝伦的动感属于故事,也属于我的童年记忆,属于站在成人队伍里的我依然会在小孩子身上发现的精彩。 
      故事还没有完。 
      小蚂蚁们搬啊搬,嗨吆嗨吆搬不动,龇牙咧嘴,汗珠乱飞。然而它们有的是智慧!就像树洞取球的文彦博一样,它们就是一群聪明肯动脑筋的小孩子!它们会利用杠杆原理使上撬杠,它们更会采用“分化瓦解”的战术一点点“吃”掉西瓜。小块小块的瓜瓤都被送回了家,把蚂蚁洞塞得满满的——呵呵,就像小孩子玩耍一天,总会把自己在垃圾堆,树根旁淘来的宝物带回家。剩下一些怎么办?大家一起吃掉它!留下瓜皮作滑梯,水边度假笑哈哈! 
      当我翻看《蚂蚁和西瓜》时,总有大把大把的联想。每一个画面都会让我联想起我和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一页页翻下来,居然成了画面之外的又一个故事——阅读时的平行蒙太奇!喜欢这样去解读绘本故事,也许这不过是因为我是一个失去童年乐园的成人。然而,能够在以蚂蚁为主角的故事里触摸童心,邂逅童年,就像可以轻松解读小王子的第一号作品一样,那是至福,也是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飞升。弥尔顿说得好,“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从童年的失乐园到“复乐园”,起着关键作用的,正是圣人所说的“本心”。而与孩子共读并一起成长,正是不断唤醒“本心”的密钥。 

    书评人打分: ★★★★★
  • 有个小错误 (myth ·2006年11月 )
    这本女儿也很喜欢,可是书里的蚂蚁全部是4条腿,可能是作者的失误吧!
    书评人打分: ★★★★
  • 子颀的蚂蚁情结 (子颀妈 ·2006年07月 )
      第一次看《蚂蚁和西瓜》,是在半年前吧,翻到扉页,子颀说有一家人在野餐,地上有野餐篮,还有西瓜和饮料。第一到二页是跨页,文字是: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右下角有幅小图,是两大两小一家人的背影,子颀说:是他们野餐吃剩下的西瓜。下一页是四只蚂蚁在吃西瓜,每一个的吃想都不同,有两只吃得直舔舌头。再下一页,左右两面共四幅图,都是西瓜的一角,下面是蚂蚁在推西瓜,第一幅图是一只蚂蚁在推,第二幅是两只,第四幅是4只,第三幅,我想当然是以为是三只,立马被子颀纠正:不对,是四只,你看,有四个头。  
        这本书里,他最喜欢那幅蚂蚁洞的画。每个房间都反复地看。总之,这本书就是那么耐看,他不时地拿出来看细节。  
        从此以后,他不小心掉了食物在地上,不会再象小时候那样,非要捡起来吃,而是主动说:留给蚂蚁吃吧。看到蚂蚁不会去踩,也不喜欢别的小朋友踩,反正是对蚂蚁的关心多了。  
        昨天在书店看到《开心数学故事》其中一本《蚂蚁排排队》,马上要我给他讲,讲了三遍了。
    书评人打分: ★★★★★
  • 没想到会那么被孩子喜爱 (华年 ·2006年01月 )
    买此书的初衷是想帮助1岁7个月的儿子认大小,书拿到后我想,他会喜欢吗?从大人的眼光看来,绘图实在说不上多么精美。 
     
    没想到的是,儿子一看到就被吸引,缠着我来念,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情,第一次和我一起从头到尾念完了一本书,实在令人诧异。更没想到的是,过一会儿,第二天,儿子一见我就把这本书抱出来要求念,还要假装从西瓜上抓一把放嘴里装模作样的吃。 
     
    不知道为什么他喜欢,也许是因为喜欢吃西瓜,也许是没见过的蚂蚁,也是是夸张幽默的绘图。总之,孩子喜欢,这是不需要理由的。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