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日本经典幻想小说系列)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0671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日本经典幻想小说系列)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日)佐滕晓
朱自强

接力出版社 2004年10月 出版

该版本已绝版,仅作资料使用。

开本:32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特别说明】 
    该书为出版社积压品,品相略有几分旧模样,但不影响阅读,故作特价处理。特价书售出后,一律不再退换,请下单前仔细斟酌。 
 
    本书系日本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曾荣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国际安徒生奖日本国内奖,并被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在鬼门山遇到了一个戴红帽的小女孩。那女孩子光着脚,一只鞋被水冲跑了,我替她追上鞋子的时候,发现小小的红运动鞋里有几个虫子似的东西在蠕动。我定睛一看,那不是虫子,而是两三个只有小指头大小的小人,正冲着我挥着可爱的小手……后来我和小小国的小人们从陌生到友好,从猜忌到信任,成了患难与共的知心朋友。 
    再后来,我搬到离鬼门山很远的一个地方去上学。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有去过鬼门山,也没有有关小小国的任何消息。十几年过去了,我重新回到故乡,又一次见到了小小国的小人们。但是祸从天降,地方交通局为了开辟道路,想要铲平小小国所在的这座小山,那么,我将怎样帮助小人们保住他们的小小国呢…… 
 
    这是日本幻想小说的早期作品,作者将一个日本小人国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的主人公“我”无意间发现了小人国,从此他与这些被唤作“克洛勃克尔”的小人们从陌生到友好,从猜忌到信任,最终成了患难与共的知心朋友。作者以自己孩提时代的真切体验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对孩童世界的纯净、真诚与热情获得了新的感悟。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会员书评
  • 《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导读: (彭懿 ·2004年12月 )
    从童年的一座小山丘里走出来的小矮人 
     

     
    按针冢是一座小山丘的名字。 
    "冢"这个字,不论是在日文还是在中文里,都是坟墓的意思。按针冢,实际上就是一个名叫三浦按针的人的墓地。 
    这个三浦按针,听上去像是一个日本人的名字,但他实际上一个英国的航海家,名叫威廉·亚当斯,1600年乘坐荷兰船里符迪号漂到了日本,后来就再也没走。不过,可别以为按针冢是一个小土堆儿,它可不算矮,称得上是一座山了,山上长满了灌木丛和山茶树,爬到山顶上还看得见下面的大海。 
    山下有一个小镇叫西逸见町,日语里把小镇叫町。 
    西逸见町又小又窄,窄得就好像是钻进了一条峡谷。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小镇却一点也不小,一点也不窄,因为他们拥有了一座山,小镇后头的按针冢就是他们的天堂。春天他们吃樱桃吃得嘴唇发紫,夏天这里成了他们捉甲虫的守猎地,秋天他们来捡栗子,冬天则爬到山上来晒太阳。 
    有一个孩子就在这样的地方长大了。 
    这个孩子名叫佐藤晓。 
    佐藤晓虽然是一个淘气包,但却喜欢书,还喜欢一个人幻想。他常常把按针冢当成他幻想的舞台。读到格林童话里的黑森林,他就把会它想像成是按针冢上的某一片树林;读到格林童话里的小河,他就会把它想像成是按针冢上的某一条溪流。他相信童话里的那些人物,就住在按针冢的某一个地方。有时为了去确认,他还会一个人离开小伙伴们,悄悄爬到山上去。 
    十一岁那一年,他们一家搬走了。 
    但是关于按针冢的幻想,却永远地留在了佐藤晓的记忆里。 
    许多年以后,二十七岁的佐藤晓开始把自己童年的幻想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他说他想写出一个藏在自己心中的小小的世界,他还说任何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特有的世界,这是别人观察不到的,只有自己知道。 
    他给自己这本书起了一个名字,叫《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 
    这一写就是五年。 
    写完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帮他印了一百本送人。 
    他把它们叫做"私家版"。所谓的"私家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自费出版。他还亲手画了私家版的封面。 
     

     
    私家版《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出来没多久,讲谈社就正式出版了它。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一家出版社,《两个伊达》《龙子太郎》都是他们出版的。 
    这一下可不得了了。 
    用一句话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搞大了。 
    《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先是获得了一连串的大奖--每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国际安徒生奖日本国内奖,而且还好评如潮。 
    好评好得连佐藤晓都瞠目结舌了。 
    上野瞭在《现代儿童文学》中说:因为《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的出版,日本的儿童文学终于拥有了为孩子们而作的真正的幻想小说。从这层意思上来说,它是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 
    西本鸡介在《儿童书的作家们》一书中说,说得夸张一点,应该说《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是真正的日本幻想小说的开端。 
    在《现代儿童文学作品论》中,《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被说成"宣告了日本现代儿童文学的黎明的作品之一,为确定真正的幻想小说的方法起了作用。" 
    在《现代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事典》中,佐藤晓被说成是一个"日本儿童文学中不曾有过的、真正的幻想小说的开拓者"。 
    …… 
    这些赞美之词如果归结成一句话,就是佐藤晓的《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是日本的第一部真正的幻想小说。 
    这第一部真正的幻想小说,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故事的叙述者是"我",这个关于一个神秘的小人国的故事是从我二十年前的一段回忆开始的-- 
    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那一年的暑假,镇上的孩子们当中,流行起用冬青树的树皮制作捕虫鸟的粘胶来了。为了寻找冬青树,我一个人朝镇外走去。镇外有一座山丘,爬上山顶。穿过一条幽暗的隧道似的通道,眼前就是另外一种风景了,不知什么缘故,这风的吹法都截然相反。 
    我发现了一座小山。 
    我用力拨开草丛,开始向小山上攀登。没爬多一会儿,我就突然来到了隐藏在这座小山上的一块奇特的三角形平地上。平地上有一眼清泉,还有两棵冬青树! 
    "这是我的山!" 我立刻就叫了起来。 
    在那里,我遇到了西红柿奶奶,她告诉我,这山叫鬼门山,传说这山上住着一种叫小法师的小人,要是随便糟塌鬼门山,就会遭受惩罚。我被小人的传说吸引了,我想如果这些小人还活着的话,就该还住在这座鬼门山上,说不定现在就藏在什么地方的草下面,看着我呢。就这样,这座鬼门山更加成了我珍贵的难以忘怀的地方。幸好,谁也没有发觉我知道这样一个地方。 
    那一年暑假快结束时,我在鬼门山上发现一个女孩儿坐在岩石上,像布娃娃一样一动也不动。那女孩子光着脚,她的一只鞋被水冲跑了,我替她追上鞋子的时候,发现小小的红运动鞋里有虫子似的东西在蠕动。但是,那不是虫子。我看见只有小指头那么点儿的两三个小人,冲着我挥着可爱的小手。 
        我惊得目瞪口呆,呆立着目送漂走的鞋子。   
        那是小矮人! 
        可当我抓起鞋子一看,里头却是空的。刚才看到的东西确实是人的模样。那肯定是小人。小人现在仍然活着。可是,会有这种事吗?小山上一共住了几个小矮人呢?我来过多少次鬼门山了,以前却从没有见到过。小人一定非常机敏。也许躲过我的眼睛本来就不算什么难事。我一接近鬼门山,放哨的小人就会通知大伙儿吧!我想,也许不久还会看见小人,所以只要有空儿,我就到鬼门山那儿去。可是,任我怎样费尽苦心,眼睛瞪得像铃铛,却再也没有看见过小人。 
        后来我们家搬家了,搬到离鬼门山很远的一个地方去上学了。 
    虽说我并没有完全忘记鬼门山的事,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就一点儿一点儿地不再那么留恋了。不久,我升进了中学。到了这时,我已经几乎想不起来小山的事了。中学里的学习比小学要紧张得多,再加上新鲜事儿一个接着一个,已经顾不上鬼门山了。很长时间里,我没有去过鬼门山,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我忘记了那些小人。 
        后来日本被卷进了战争的旋涡,战争越打越激烈,我父亲也出征打仗去了。在空袭开始的时候,他和船一起沉入了南方的海里。 
    当战争结束时,一个闷热的夏日,我站在被烧成废墟的城市里,就像浓云散尽了似的,小山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让人怀恋的小山,从那以后,到底还是一次也没有去过的小山。它现在还和从前一样完好无缺吗?关于那座山,传说着有趣的故事吧。我突然想起了款冬的气味,让人怀恋的小山,我突然想起了让人怀恋的鬼门山。回去吧,我感到被挤在心灵角落里的记忆,发出声音在向外挣脱。 
    隔了二十年,在鬼门山上,我终于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又一次看到了小人。 
    就是被唤做"克洛勃克尔"的小人们。 
    …… 
     

     
    在《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问世之前,日本还没有幻想小说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在它出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还被唤做"空想故事"。 
    空想故事这个词,是为了区分以前的童话而提出来的。 
    不过,在《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以前的那些空想故事,并没有超越日本以往的创作童话,从感觉上来说,它们不过是童话的代名词而已。怎么说呢,一句话,它们的性质更接近一种创作的妖精故事,而且没有长篇,绝大多数都是短篇。 
    而幻想小说就不同了。 
    实际上,早在1958年,也就是在《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正式出版的前一年,就有人提出要用"幻想小说"这个概念来代替空想故事了。这可不是换汤不换药,这是一场革命!幻想小说与空想故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拥有了一个小说的骨架,它更强调幻想的合理性,更强调作品的现实感。 
    说《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是日本的第一部幻想小说,是因为它是一部小说,小说追求真实、追求细节,它可以把一个作家想像出来的故事描写得如同真的发生了一样。这看看《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中那些写实的描写,你就知道了,它无法不让你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书里有一段,说到"我"在鬼门山遇上了那个戴红帽子的小女孩,去帮她追被河水冲跑的鞋子时,头一次看到了小人-- 
     
        我想,即使被水冲走,运动鞋也还不会被冲得很远。我追过一段水流,走到岸边回到路上,向前走出好远,然后再找,可是没有找到。 
        我不甘心,又慢慢趟水开始返回小山。 
    我想,也许沉到什么地方了吧。我弓着腰巡视水底向前走去。就好像正在等我走过去似的,被草根绊住的红运动鞋在水流冲击下,正要漂走。 
       "找到了,找到了。" 
        我踢溅起水花,跑向鞋子,伸出了手。可是又把手缩了回来,因为我发现小小的红运动鞋里有虫子似的东西在蠕动。 
    但是,那不是虫子。我看见只有小指头那么点儿的两三个小矮人,冲着我挥着可爱的小手。 
    我惊得目瞪口呆,呆立着目送漂走的鞋子。   
        那是什么呀? 
        鞋子马上又被草遮住了。吃惊得张大着嘴的我到了这时才终于醒悟过来。 
        那是小矮人! 
        然后我就忘记了一切,水花溅得齐胸高,扑向了红运动鞋。但是,抓起来的鞋里却是空的。我紧紧抓着那只鞋,急忙到附近的岸上乱翻。当然,那里什么也没有。 
     
    你看,作者描写得是多么细腻啊,一笔又一笔,既客观又充满了一种视觉感,不知不觉就把你引入到了故事当中,与小说中的"我"融为了一体,与他同呼吸、共命运了。正因为作者的这种写实的描写,你才不再怀疑小人的存在了。于是,小说就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后来,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我"在鬼门山上搜寻小人,而仿佛是你自己在漫山遍野地搜寻名叫"克洛勃克尔"的小人们了。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会不以为然:现在的幻想小说不都是这样写的吗?可是要知道,在四十多年以前的日本,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 
    说《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不同于空想故事,除了它打破了以往儿童文学的类型之外,还在于它抛弃了大人的观念,而是以作者自己孩提时代的体验来讲述一个故事,这就让彻底地从过去的那些空想故事里脱胎换骨了。它一下子就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不是吗?读完《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故事里的那座小山就好像在我们的身边一样,好像就在我们的心里,谁的童年里没有这样一座让人产生无边幻想的小山呢? 
    我想,对于佐藤晓来说,《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里的那座小人出没的小山,就是他童年里的那座按针冢吧! 
     

     
    必须指出的是,佐藤晓的《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无论是在构思还是手法上,都受到了英国的现代幻想小说的强烈影响。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尽管欧洲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小人的传说,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也有不少小人登场,但《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里的小人与传说和童话中的小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出现在现实中,不但丧失了魔法,而且怕人。 
    说到没有魔法、怕人的小人,就让我们想起了1952年出版的玛丽·诺顿的幻想小说《地板下的小人》。 
    《地板下的小人》说的是,在英国乡下的一幢古宅里住着一家三口小人,波德是爸爸,霍米莉是妈妈,而阿丽埃蒂则是他们的女儿。他们是一种奇怪的小人,他们的一切都是从人那儿借来的,包括名字,所以他们又被唤做"借东西的地下小人"。波德一家就住在地板下头,一座时钟底下面有一个洞,那就是他们的出口。他们非常怕人,整天躲在地下担惊受怕的。可是有一天,阿丽埃蒂在院子里的草地上,撞上了一个小男孩,不过他并没伤害她,相反还和他们一家成为了好朋友。不过,不久他们就被宅子里的厨娘发现了,她叫来了捉鼠人,要用烟把小人熏出来。在这危机关头,小男孩用鹤嘴锄砸开了外墙的通风格栅,放跑了小人波德一家…… 
    可以肯定地说,佐藤晓是借用了玛丽·诺顿的小人的灵感。 
    1959年,与《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同时问世、后来又同样被称为"日本现代幻想小说的出发点"的《树荫之家的小人们》一书的作者乾富子,就公开承认她借用了《地板下的小人》里的小人。 
    不过,佐藤晓笔下的被唤做"克洛勃克尔"的小人与玛丽·诺顿的小人不同,他们虽然也提防着人类,但是没有对人类失去信心,对未来也不悲观。不然,克洛勃克尔们就不会在"我"的帮助下,建立起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了。 
    还有,就是佐藤晓是从人类这一侧细致如微地描写了一个小人的世界,是透过人的眼睛看小人的世界,这就与《地板下的小人》完全不同了。借东西的地下小人波德一家,一直是躲在昏暗的地下窥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地板下的小人》是透过小人的眼睛来展开故事的。 
    所以,人们才会说,《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里的小人完全是日本的小人。 
     

     
    对于《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比如有人说它表达了变革的意志和要求自由的愿望,有人说它批判了战争、批判了对于自然的破坏,还有人说它追求了生命的意义。 
    然而,这不过都是大人的解读。 
    这些解读,无论是对于对于四十年前读过《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的孩子们、还是对现在正在读着《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的孩子们来说,都太深奥了、太复杂了。他们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他们只要被这个幻想的故事吸引住就行了。 
    一个名叫铃木和子的三年级小女孩读了《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也想去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啊。喂,小人,下回请来我家,我热烈欢迎。我相信小人还活着。"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