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诗的翅膀(0启发精选童诗绘本)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8944次


 

 
 
打开诗的翅膀(0启发精选童诗绘本)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金波 主编
蔡皋 主编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0年04月 出版

库存:3

原价:33.8 会员价:30.4
会员折扣:90%

开本:12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0~3岁 3~6岁 6~9岁 9~12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内容简介】 
    精选了二十首台湾经典童诗,分别出自十位功力堪称最为浑厚、创作经验相当丰富的童诗创作者,包括:林良、詹冰、林钟隆、林焕彰等,每人两首颇具个人代表性的童诗,共同结集成此本童诗集。其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充分展现童诗丰富、多变的趣味。本书邀请了资深的台湾童书插画家来为每首诗绘制插图,包括郑明进、赵国宗、曹俊彦、刘伯乐、洪义男等,都是台湾首屈一指的儿童文学花园园丁,每个人的画作各具特色,具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值得孩子接触、认识。 
 
【目录】  
插秧                   詹冰/文     林鸿尧/图  
游戏                   詹冰/文     林鸿尧/图  
爸爸回家               林良/文     赵国宗/图  
沙发                   林良/文     赵国宗/图  
雨中的鸽子             林钟隆/文   洪义男/图  
小妹妹                 林钟隆/文   洪义男/图  
花和蝴蝶               林焕彰/文   郑明进/图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林焕彰/文   郑明进/图 
迷信的妈妈             冯辉岳/文   刘伯乐/图  
绿色的世界             冯辉岳/文   刘伯乐/图  
着急的锅子             谢武彰/文   施政廷/图  
春天在哪里?           谢武彰/文   施政廷/图  
尖和卡                 杜荣琛/文   王金选/图  
海龟的日记             杜荣琛/文   王金选/图 
电线杆                 陈木城/文   郝洛玟/图  
瞌睡虫                 陈木城/文   郝洛玟/图  
浪花                   洪志明/文   曹俊彦/图  
过年                   洪志明/文   曹俊彦/图  
不学写字有坏处         方素珍/文   苏阿丽/图  
母亲节                 方素珍/文   苏阿丽/图  
作者简介  
画者简介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让人念念不忘的童诗——“童诗”是为小读者写的诗 (林良◎儿童文学作家 )
       从儿童文学研究或儿童文学论述的观点来看,为童诗下定义,为童诗开列条件,是一种必要。但如果从创作的观点来看,给童诗下定义,为童诗开列条件,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没有人可以因为他的作品依据童诗的定义或条件而写,就认为有权要求读者读了他的作品以后,必须大受感动。 
      不过,现在既然是论述童诗,当然就会牵引出童诗的定义和条件来。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局面。 
      诗人写诗,如果是为了在诗刊发表,心目中的读者就会是诗刊的读者,也就是一般的成人。如果他认为诗就是诗,写诗就是写诗,并不像儿童文学作家那样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孩子的阅读而写作,那么,他的作品就有可能会令小读者感到缺乏亲和力。因为小读者的人生阅历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小读者的文字阅读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广博,小读者可能会觉得那样的作品难以领会,难以亲近。因此,我很希望能跟“童诗的立法委员”商量,我们还是以“为小读者写的诗”作为“童诗”的定义比较好。 
      这样的定义跟儿童文学的本质有关。儿童文学的本质来自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个共同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孩子的心灵需要文学的滋润,正如成年人的心灵需要文学的滋润一样。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作家重视的是小读者的权利,小读者的需要;并不那么坚持作家的权利,作家的需要。 
      儿童文学作家的倾向于“读者本位论”,难免会损及成人文学作家所秉持的“作家本位论”。这是一种无奈,这无奈恰好来自前面所提到的“儿童文学的本质”。 
      但是,我认为这无奈也代表一种光环,儿童文学本身就是那个光环……为需要文学滋润的小读者写作! 
      如果“诗”的要素是可以分析的,那么诗的两大要素就是“声音”和“意义”。 
      一首诗的生命,靠着“人人口耳相传”和“人人念念不忘”而存在,而久远,而长生不老。 
      声音处理得好,收获的美果就是“人人口耳相传”。 
      意义处理得好,收获的美果就是“人人念念不忘”。 
      儿歌的易于传诵,是因为儿歌采取了节奏明显、句子简短、押韵好听的策略,所以得到孩子的喜爱,一再传诵。 
      童诗是为比幼童大的孩子而写,当然不适宜像儿歌那样处理声音,才不会把一首诗处理得像形式呆板的五言诗、七言诗失去了美感。 
      童诗既然是以自然的语言入诗,就要特别重视语言的自然、简洁、易懂,并以抑扬顿挫为节奏。 
      这里有一些摘自唐诗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观察到诗的“易于被人传诵”和“不易于被人传诵”的区别在哪里。 
      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句子:“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实在难以被人传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很容易被人传诵。 
      此外童诗里不宜用艰涩难懂的文字,追求的是语言和语言的谐和,不是语言和语言的龃龉。 
      固然我不反对查词典,查词典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更多的词语。但是我很反对必须抱着一部词典才能顺利阅读的诗。 
      我们为小读者写的诗,大都用浅语,但是要做到“浅语有味”。所谓把“意义”处理得好,指的是一首诗里应该多有一些作者的经验,作者的发现,作者的巧思,作者令人动心的言语。至少,一首诗里要有一样你想和小读者分享的东西。这样的诗,才能有“诗趣”。有“诗趣”的诗,才能令读者念念不忘。童诗也应该是这样。 
      什么是童诗?童诗的定义是什么?童诗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这些问题,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那就是多读一些童诗,一直读到你也有许多自己所喜爱的童诗。 
     
  • 画出彩虹般的诗境 (郑明进◎儿童文学插画家 )
      记得刚接到好友林焕彰先生邀约替他的诗作《花和蝴蝶》及《小猫走路没有声音》画插画时,我的脑海里马上浮出了两个鲜明的画面。第一个画面是,1998年我到日本北海道旅行,我看到熏衣草、紫丁香、向日葵……等等盛开的花朵,在富良野的坡地上井然有序并排出了大片的灿烂花海,仿若拼色的大地毯,铺陈得那么美丽亮眼,让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第二个画面是,我家附近的士林官邸里,那个种满各色兰花的温室以及栽种着多样品种的玫瑰花园,在高矮植物的陪衬下,形成了人间草木、禅声入耳的美丽园地。 
      为了捕捉《花和蝴蝶》诗作的情境与气氛,首先我运用小滚筒的版画技法,滚出了黄色、粉红色和草绿色的色块;然后在前景用压克力及油性彩色笔,画出了五颜六色的艳丽花朵,横排出高低不一、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动态来呈现出花儿之美。同时,也让大小蝴蝶飞舞其间。同样的,天空中出现的太阳公公也画得如花儿般美美的。 
    我希望表现出——“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这种既童趣又有诗的意境之美。 
      另外,我在画《小猫走路没有声音》的插画时被诗句深深打动。作家在诗中贴心地认为是因为小猫穿了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皮鞋,所以走起路来才没有声音,这一个比喻真是妙极了。同时,我翻来覆去地思考:如何才能呈现出小猫与母猫之间的温馨亲情呢?后来,我决定用黑白为主的线画来画出小猫的可爱以及走路时的轻柔模样,然后在画的右边,放入母猫半身的侧脸,之后用大大的黑影凸显出母子亲密的画面效果。 
      在我的经验里,为童话或长篇文章配单一的插画时,我比较倾向于用文中的某一段故事来配图,很少考虑画面的气氛,所以一般会用速写或素描式的插画表现。但是,如果是替整本图画书作插画时,就得对书中的各个角色以及背景、环境的气氛有深入的探讨,然后营造出一幅幅有连续性情境的画面来。 
      当小朋友们面对着一幅幅诗情画意的图画时,需要直接从视觉上去感受画里的形象与色彩之美。举例来说,我要小朋友专注于我在《花和蝴蝶》那幅画里的二十多朵花,它造型有变化,以暖色调为主,具有明快的色感与细腻柔和的线条。希望小读者从画面感受到蝴蝶轻盈地飞舞在花丛间的情景,从而引发孩子们走进彩虹般的诗意境界。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