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梅姨(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第一辑)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1186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想念梅姨(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第一辑)
Missing May by Cynthia Rylant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辛西娅·赖伦特
李峥嵘
李文俊

浙江文艺 2008年09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2.0 会员价:10.8
会员折扣:90%

开本: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在小说里,小夏是个孤儿,性情胆怯落寞。后来,她被两个没有孩子的老人欧伯和梅姨领回了家。这不是一个有钱的家,他们住的房子是一辆破旧的拖车,可它却是小夏的天堂。可是梅姨死了。渐渐地,欧伯似乎也没有热情继续地过没有梅姨的日子了。这时,小男孩克莱图斯拎着他的装满了宝贝的破书包走进了这个连呼吸也已经变得无精打采的“天堂”里…… 
 
【作者】 
    辛西娅·赖伦特(Cynthia Rylant,1954— ),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从小生活在较为偏僻的西弗吉尼亚山区,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员、图书馆管理员与大学讲师。她热爱文学,写有多种少儿小说和诗歌,并与画家合作作图画书,曾多次获奖。 
 
【译者】  
    李文俊,著名翻译家,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世界文学》主编,译有美英文学作品多种,如《鸟雀街上的孤岛》、《我爱你,罗尼》,包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等。 
 
【简评】 
    这是一本充满爱意的好书。它让我在一个多月的翻译过程中,能够始终沉浸在一种淡淡的温馨与忧伤的情感之中。但是所得到的似乎还不仅于此,译毕后,竟还多添了几分想好好活下去的积极意愿,一种想在人间留下稍佳印迹的想望。 
                                 ——著名翻译家:李文俊 
 
    拎着破书包的克莱图斯,是我阅读到的儿童文学里一个味道特别的男孩,他的兴致勃勃,他的收集,他对这个世界的专心的欣赏,乃至他的那个书包,都是一个个可以为我们用来讲述的、比喻的。 
    这不是一个有钱的家。他们住的房子是一辆破旧的拖车。可是这辆停落在山坡上的歪歪斜斜、破旧的拖车,却是小夏的天堂。……这个天堂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二手货……可是这二手货里的艰辛和不易,却早已把贵重的情感凝铸进去,那么它的漂亮和温暖就都是天堂般的。天堂里的爱当然是充溢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
 
红泥巴推荐级别: ★★★★★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 1993年获得纽伯瑞奖金奖。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会员书评
  • 《想念梅姨》读后感 (阿甲 ·2008年10月 )
        晚上读《想念梅姨》(辛西娅·赖伦特著、李文俊译,浙江文艺2008),读到倒数第二章时忍不住又眼圈湿润了。其实这是很快乐的一章,虽然多少有点伤感,但给人一种很幸福的感受。就像书中第一章里女孩小夏,当她偷眼看到两位老人亲昵的动作时,看到养父欧伯为老伴梳理黄色的发辫时,忍不住没完没了地哭起来。那时,她感到非常幸福。 
        读罢,我忍不住对夫人说,这本书也许算不上什么经典之作,但它好像很明白地告诉了我,写给孩子的书与写给成年人的书到底有什么区别。不过话虽这么说,可当时我也说不出“到底有什么区别”,只是很想说点儿什么,以填补某种幸福的茫然感。 
        大前天,我在路上一口气读完了库切的《耻》,那天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有一种茫然感,但那种感觉非常难受。那位200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南非作家用非常直白又令人信服的方式描述了身为南非白人知识分子的种种困惑,个人的、群体的,历史的、文化的,读到最后,我只感到难以形容的压抑和憋屈。我不禁在想,也许事实真的如此,难道我们真的必须如此无助地接受它吗? 
        两天之后能碰巧读到《想念梅姨》是我的运气吧。我甚至在想,那些库切们是否也应该读一读这种书呢?当然啦,《想念梅姨》只是一本获得了纽伯瑞金奖(1992)的儿童小说,作者虽然也写了不少东西,但基本上都是儿童的小说和图画书,显然离诺贝尔奖是很遥远的。不过读读应该无妨吧,反正读书、写作本来就不是冲着获奖的。 
        《想念梅姨》是一部很精致的小说,分章节(12章),中篇长度,结构严谨,干净利落。第一章只有10页,但一下就把读者拉进了小夏、欧伯和梅姨的生活,贫穷、简陋,但充满创意,还有浓浓的幸福感。一家三口住在似乎是被上帝随手扔掉的玩具——旧拖车里,但在小夏看来却是天堂。作者只用了10页,就把这种不可思议的天堂般的感受传递了过来。我想,这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吧。 
        第二章一开始,作者告诉我们,“梅姨是在侍弄园子的时候去世的”。于是后面的整个故事都只剩下了一件事:想念梅姨(Missing May)。 
        我这么说也不大准确。其实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已经明白地说了:“梅姨去世的那天……”,所以第一章也是在对梅姨的想念。 
        整本书的叙述者是小夏。六岁时她的妈妈去世了,她成了孤儿。她的妈妈很可能知道自己是会提早离开人世的,而且也没有别的东西留给女儿,甚至无法妥善安排女儿的归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如此)。妈妈去世之前能做的,就是整夜整夜地抱着女儿,抱得比别的母亲更长久一些,好让女儿感受到更多的爱,因此,“在我再次看到它和感觉到它的时候,便能知道那就是爱”。 
        读到这句话时,我猛然想起,那些特别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就是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吗? 
        正因为有了妈妈的这番努力,当小夏后来被那些亲戚们当作没人要的孩子推过来、送过去的时候,她仍然能努力而小心地活着、等着,直到有一天见到远道而来的梅姨和欧伯,两位老人把她当作天使接走。再后来,当小夏看到欧伯为梅姨梳理发辫时,她一下子就认出来了,那就是爱,然后幸福地、没完没了地哭起来…… 
        正因为如此,我顽固地认为,孩子还是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图画书,多读一些如《想念梅姨》这样的儿童小说,暂时先不要去读如《耻》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作(当然长大之后还是应该读的)。 
        梅姨去世时,小夏十二岁,也就是说她们一家三口已经生活了六年,六年天堂般的日子。 
        梅姨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小夏和欧伯的日子每况愈下,而且他们都没有哭,没有机会哭,没有心情哭。小夏不断地告诉我们,她觉得欧伯就要崩溃了,可我们回头想想就知道,真正要崩溃的是她自己。 
        幸好,那个怪小子克莱图斯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从第三章到最后,一直都有这小子的参与,可见他有多重要。不过回头看看,他倒没有做成什么很特别的事情,只是那种对生活的永动式的好奇心激发了小夏和欧伯,让他们从绝望走向转机…… 
        到故事接近尾声时,小夏终于哭了,她哭啊、哭啊,直到内心充满了平静。梅姨也来到了她的梦乡,絮絮叨叨地讲述着对她的思念,最后她说:“你真是我见到的最好最好的小姑娘。” 
        就是在读到这句话时,我感觉视线有些模糊了,突然间有一种冲动,想要叫醒女儿,对她说说这句话。 
        最后一章,欧伯也终于把收藏在旧拖车里的风信鸡摆到了园子里。一阵大风吹来,它们在风中自由起舞。 
        我想,大概只有在写给孩子的故事中,才会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讲述方式吧。生活可以沉重,情感可以阴郁,但那只是暂时的,强大的内心力量终会冲破樊笼,“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讲述,也许有些老套,也许还有些宗教的味道,但它的确能给人莫大的安慰。 
        如此获得的力量,同样可以非常强大,就像小夏从妈妈和梅姨们那里获得的力量。 
        这本书的译者李文俊先生在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很感激出版社想到让我这个老人来为年轻读者译这么一本充满爱意的好书,使得我在一个多月的翻译过程中,能够始终沉浸在一种淡淡的温馨与忧伤的情感之中。但是所得到的似乎还不仅于此,译毕后,竟还多添了几分想好好活下去的积极意愿,一种想在人间留下稍佳印迹的想望。这样,不是更能引来欧伯与小夏们的想念吗?我想,读了这本书产生类似感受的,恐怕不会只是我一个吧。” 
        这段话也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最初抓起这本书来读,多少也因为这位译者的缘故。李文俊先生是我很喜爱的一位翻译家,因为他翻译了不少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而福克纳也曾经是我的最爱。我非常好奇,一位翻译《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的译家,会如何翻译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呢?结果没有令我失望,这位老先生译得很用心,译笔非常流畅,温馨中透着幽默。除了个别地方的童话人物译名没有照顾到通常译法外,整体的感觉都非常棒。 
        读这样一本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