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花下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8939次


 

 
 
记得那年花下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殷健灵

湖北少儿 2004年04月 出版

该版本已绝版,仅作资料使用。

开本:24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4.5

 

红泥巴书评
    其实,这个世界的每个女孩都想把自己的少女时代写成一篇散文,16岁的花季也好,17岁的雨季也好,都想有那样一个回廊,能容得自己静静地倚靠,能从从容容地回头看一次,看一次,满怀珍念地看一次。因为回头的刹那,属于自己的那个天真烂漫的时代已经被永远地阻隔了,遥望处,就在那道白茫茫的花溪彼岸…… 
    想来,女作家殷健灵就在某个栀子花爬满后山的午后,一个人朝着记忆的回廊在走,在走。她是沉默着的,平静中带着沉思,或者眉头微蹙,或者抿嘴微笑,没有发出半点声音,其间心象万化,一会是豁然开朗的灿烂,转瞬又是阴雨霾霾的痛彻,我们所能感觉的,也就是她内心里不出声的低低呤唱,她是属于那种沉默的歌者。 
    正如梅子涵先生在序言里给我们的那个特别唯美的意象:提着灯走去。一个提着灯前进的作者一定不会高声喧哗,即便在繁花尽头,我们感觉的可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欢欣岁月。 
    所以,每个女孩都想写的那篇散文,在这个书写者这里,显现的居然是另外的面貌,她写了我们似曾相识的真实感受,写了一些我们早已淡忘的成长细节,这些我们毫不陌生,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表述却如此冷静而节制,像你希望在青春的激情面前能够再次痛快的焚烧,你遭遇的却是一片潜藏了三分之二冰山的辽阔海域。这种冷静的感觉并没有完,因为你在感受刺骨的寒冷时,你依然能够觉察到那冷里的热度,那是一种被严严包裹的温度,那不是火的温度,不是青春和激情的温度,后来,当你细细翻完这本书,你才明白,那是生命本来的体温,有一点,无法灼烧,却能恒久…… 
    或许是因为健灵长期作家与记者的双重身份,或许是因为写作成了她的习惯,她完全将自己的感觉设置到写作的世界中,随着生活的自然流动,她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小时候对新娘的诱惑,对同性老师的爱慕,洗澡的感觉,大一的心情,妈妈的手织毛衣,当心理热线主持人的经历,甚至对一个叫蕾的女孩的生活感悟,生活的细节恍若成长河床中的鹅卵石,她触摸得那样圆润而真实。正如她自己的表述:“我是个异常珍惜记忆的人,疲惫或者失意的时候,会将它们搜拣出来细细品味。有人说怀旧的人难以前行,但是厚积才能薄发。走了长路口渴的人找不到新的泉眼,那些过去了的温馨就成了润唇的水。怀旧的人一定不会焦躁,一定重情重意,一定会把一天当作一生来度过。”(《女孩的财富》) 
    而在这些文字里,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使这些文字超越一般成长描述写作的,不在于它是一次完全的女孩私坊写作的状态,而在于在那些独特的成长体验中还一直存在着另外的视角,正是由于这个特别视角的无处不在,使这种写作本身的意义广阔了起来,丰厚了起来。那就是作者并没有囿于一己的空间,她的大眼睛仍然关注着周边生活,理解着苍生百姓,反思着他者状态。如在《心不会疼的人》结尾的论述,“心疼是一种珍贵的感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该保留这么一份感觉,从而也帮助我们避免不知不觉不痛不痒消失的厄运。”如在《活着的房屋》中的发现:“当我疲惫地一身灰尘地陷落在沮丧的黄昏中,移动的车窗外是成片成片拆了一半的旧房,就像衣衫褴褛死去的人。忽然想到房屋其实也是有生命的,不需豪服装扮,豪服只是躯壳,需要的是丰富的内容,除了人气,还有自然的滋养,缺一样,房屋就死了。”还有很典型的一篇《太阳照在你的心》,记录一个真实的女孩的灿烂青春,至今无法忘记阅读后存留下的那份温暖。 
    轻轻翻过这本散文集和它美丽的名字——《记得那年花下》,花下的心情如此烂漫,读着,读着,恍觉花影重现眼前,伸手处,发现璀璨的,居然是一朵生命的花,猛然明白,写作对于作家和读者同等重要的意义,瞬间,内心发生的,该是如何的感叹? 
 
(唐池子  ——评殷健灵散文集《记得那年花下》)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迷一般美丽的少女世界 (王欣 )
        作为男性,也许我永远无法走进少女那片朦胧而迷离的神奇世界,但是我可以从远处眺望,看着她们用爱与阵痛做经线,以内省与成长为纬线,编织一张张柔韧而坚实的心灵的网,她们在网里挣扎、翻腾、跳跃,坚强地跨过一道道成长的坎,于是,我的眼前留下了少女成长的心灵密码图,这张图里包含着很多秘密,纠缠着复杂的情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怎样对它进行解读?让我们一起随着殷健灵走进《记得那年花下》。 
        《记得那年花下》是殷健灵的一本女性散文集。全书由四部分组成。《摊开我的手心》记叙了少女艰难的心灵成长轨迹。文章里多为对自我成长的回忆和感慨。《倾听你的声音》解读了少女成长的困惑,作者用一个个小故事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展现出时代之异、男女之别、长幼之殊给少女带来的烦恼。《说吧,明天》写的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内省意识,作者在内疚中反省着自己对亲情的疏忽,在开放性的思考里追问着人生的种种课题。《真人秀》是六篇比较长的人物散文。里面充盈着鲜活的生活,有逆境中坚强少女的奋斗史,有儿童文学作家的成长篇章,有作者与外国老头的忘年交,还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冲突。书中四部分的界限并不明显,对于少女心灵成长的记叙和做人处世法则的思考贯穿于全书始终。 
        殷健灵是写女性散文的行家能手。身为女性,自然能体味出女性成长过程中隐秘的快乐和莫名的痛苦,殷健灵用温婉而美丽的文字记叙着少女成长心灵历程中种种微妙、细腻、隐蔽、复杂的感受。少女的世界如迷一样复杂而美丽,殷健灵借助着自己特有的敏感,将她们含羞草般的感触、烟云似的迷茫和野草一样的坚韧,用水般流畅、蛛网般柔韧的文字全方位、立体地表现出来。在我们面前,这个世界逐渐清晰起来,我们触手可及。 
        少女的世界是纯净的。她们睁开水一样澄澈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这个世界教会了她们许多。她们经历着若有若无的对师长的爱慕,承受着同龄姐妹无端的猜忌,感受着来自异性淡淡青涩的爱恋,她们渴望做新娘又害怕做新娘,她们体验着生理上微妙而有趣的变化,她们的世界是敏感而丰富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女性曾是受束缚和压制的对象,是无可奈何的“他者”,而新世纪的女性正昂首挺胸活出一个个崭新闪亮的自己。殷健灵给予了她们最高的赞美,她说:“少女是上天对整个人类最优美的赐予,这个阶段的女孩是鲜活的、天籁的、纯美的、真挚的……”她认为: 
        “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除了最本真的大自然,便是天真无瑕的孩子了,尤其是莲花般的女孩。她们像芳馨的水中之荷,浑身散溢着甘香,历经尘世之劫,却了无垢痕;人潮汹涌于她们来说,有如无声的幽林,无染的净土。” 
        少女在殷健灵眼中有着最高的地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潜在的少女崇拜,但是,纯净必定是美丽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需要纯净,铜臭四溢的世界渴望美丽。 
        少女的世界充满着迷茫和冲突。本书里有多篇文章均反映了母女关系,可令我惊讶的是,大部分的文章都表现了一种母女间的隔阂和冲突。在《妈妈,你是我的陌生人》中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把自己关于爱的感情埋藏在心底,不愿意表现出来,久而久之,我们心灵的窗户就封闭了,其实,只要简单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母女间的隔膜就能消除。在《回家的路》中,这种隔阂表现得更加明显,母亲得癌症去世了,主人公追问: 
        “她与妈妈的沟通,难道是以妈妈的死来作为代价的吗?她期待的成长,难道是在这一刻才完成的吗?” 
        痛苦和磨难能教会人成长,可有些时候,我们难道不能学着敞开心灵之窗,畅快自由地沟通吗?毕竟后悔的成本太高。 
        在《画框里的猫》中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尖锐的冲突。主人公向往的自由和母亲“上大学”的期望相矛盾,如果说旧时代的女性逃脱不了男权社会“他者”的命运,那么先今的女孩则必须面对家长制的制约,这种制约并不是坏事,问题是我们花一样的少女们要学会与长辈们沟通,双方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这种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因为他们处于强势地位。 
        殷健灵的世界是深刻而丰富的。她不仅敏感地体验着这个世界,而且深刻地理解着这个世界。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她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她说自己有着感受爱的敏感触角,本质上是一个乐观的人,异常珍惜记忆和崇尚和谐的人。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不迫、脉脉温情和对身边的人、事、物强烈的爱,我已深深感受到。古希腊有个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我想,殷健灵和我们一起都走在这条认识的道路上,而且将永远走下去。在书中,我们还能看到她对于人生种种课题的深刻思考。她是一个极重视友情的人,从幼时的玩伴到上班结识的同事,她对每一段友情都如数家珍。她引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话谈真正的友情:“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想,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境界,我们需要一起努力。此外,殷健灵对于“成见”、“中庸之道”、“猜忌”等等人性中的弱点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日益复杂的社会让我们的心灵对周遭的一切痼疾变得见怪不怪,有些麻木,是我们的感情变得粗砺了还是我们失落了什么?我想,《心不会疼的人》中一句话可以作答: 
        “心疼是一种珍贵的感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该保留这么一份感觉,从而也帮助我们避免不知不觉不痛不痒消失的厄运。” 


会员书评
  • 共和国儿女百年成长的真实影像 (徐鲁 ·2005年07月 )
    共和国儿女百年成长的真实影像 徐鲁   中华读书报 
     
     
    -------------------------------------------------------------------------------- 
     
    www.booktide.com 2004-06-01/01:20:48  
     
        《六十年后的作业》 
    徐鲁:作家、书评人。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出版有诗集《小人鱼的歌》、《世界早安》、《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等6册,散文集《青梅竹马时节》、《重返经典阅读之乡》、《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画布上的激情》等二十余册,长篇小说《为了地久天长》和长篇传记、书评集、剧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台湾2003年度“好书大家读”最佳图书奖以及湖北文学奖、湖北青年文艺奖、湖北文艺明星奖等。现供职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而沿着个人的心灵地图所指示的走向,我们一般都能找到这个时代的源头,挖掘出它深层的精神宝藏。就像思想家爱默生说的,“破译每个时代的谜语,总会发现它自己的谜底”。 
     
    “成长讲述书系”是一套讲述共和国几代儿女成长历程的回忆性散文书,也是关于生命、成长、童年、青春和人生的“另类传记”。它们不是一种模糊的和缺乏想像力的“集体记忆”,而是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充分地展示个人生活走向、内心感受和成长经验的回忆与书写:个人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中的种种忧愁与欢娱,依靠无处不在的细节和故事,并以一种温暖的“忆语体”传达出来,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和无趣的记忆。从每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在个人的成长史、心灵史和文字写作的背后,是对一代代生命的成长和成熟的奥秘的揭示;是对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的真、善、美的发现与修复;是对被时间的尘埃所遮蔽的和被生活的风雨所侵蚀的人性本原的寻找、呼唤和擦拭;也是对一个个渐渐远去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真相的描画与再现。 
     
    柯岩是一位影响过共和国几代小读者的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等作品,许多读者都耳熟能详。《六十年后的作业》是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那颗正直、健朗、清新的,既充满浩然正气又带着温婉母爱的“文心”的全景展示。从收入本书的五组自述性的文章,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女作家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感到了她们这一代与共和国一起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和坎坷的忠诚儿女,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子之心。她在《人与树之思》这篇文字里写下的一段话,是对她这本散文集———也是对她们这一代具有高度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最好的注释:“树叶知道,是树根从泥土中汲取各种养分,通过枝干,点点滴滴,输送给它,滋润着它。因此,树叶是那样地爱着树根。春天,它含笑枝头,绿意盎然;夏日,它亭亭如盖,婀娜多姿;到了秋天,它宁可使自己变黄、枯萎,也不肯与树根争夺养料;在严酷的寒冬,树叶心甘情愿地完全死去,销蚀自己,分解自己,化为温暖及营养的物质,渗入树根周围的土地……” 
     
    在这个“书系”里,与柯岩属于同代人的,还有曾经为新中国不同年代里的300多种文学书籍画过精美插图的著名插图画家杨永青。他的《风雨寸草心》是他历尽风雨而童心不泯、艺心不死的艺术生涯自述,朴素的文字和具有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插图,将唤起几代读者温暖的记忆。而毕生从事儿童读物的老编辑、儿童文学作家谷斯涌,和杨永青先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也是从20世纪30年代抗日烽火中走过来的一代人。他的《往事写真》也是一本具有真实的亲历性和曲折的故事性的回忆录。他说:“和平年代也有狂风暴雨。在我满腔激情而欠缺智慧的年岁,为理想和憧憬所驱使,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迅捷前行,风吹雨淋之中,自然也见识了一番风景。……风雨固然耽误行程,却增添了人生阅历。不经风雨,就不会有放晴的期待,也不易领略霁光的爽朗。捡拾人生路上的雨丝风片,才品尝到了辛酸后的甘甜。”这段话显然有助于今天的一代少年如何去认识和看待祖国的昨天,怎样去认识和理解上一辈人对于祖国、民族、理想的忠诚、挚爱和无怨无悔的人生态度。 
     
    马鼎盛先生是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和主持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马师曾之子,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国台海问题分析家。他在香港出生,却在北京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在亲历了“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和“文革”的大串联之后,一个切·格瓦拉式的“愤青”返回香港,是怎样成为一名不穿军装、不上战场的军事分析评论家的?《朦胧的年代》或许能告诉你其中的秘密。这是一本类似陈凯歌的《少年凯歌》式的成长自传。除了剖析自己之所以成长为一名军事评论员的诸种原因外,这本书还比较详尽地披露了作者的父母亲———粤剧名伶红线女和马师曾在“文革”时期的曲折遭遇,也讲述了作者跟随母亲在中南海为周恩来总理说相声,多次受到周总理关爱和鼓励等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马鼎盛南下离开北京回到广州、香港的时候,北京的女中学生弦子也和她“风华正茂”的中学同窗一道,打起背包,挥别亲人,告别北京,坐上了开往遥远的北大荒的列车。她们从城市奔向了辽阔无边的荒原,从课堂散落到了完全陌生的、贫穷而寂寞的乡村。她们原本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现在,奇特的生活环境又逼使她们必须成为英雄主义者。她们是一群中学生、知识青年,但是现在她们却只能放下书和笔,而拿起镰刀和锄头,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证明“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弦子的《逝去的琴声》写的就是他们这一代知识青年在大风雪的岁月中的青春传奇:他们的尊严、欢乐、憧憬、追求和梦想,还有他们的苦难、忧伤、眼泪和绝望……这是一代人青春和心灵的伤痛。但是从这本书里我们也看到了这一代人的青春的秘密,那就是:钢铁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这套书中更年轻的一代人,是《记得那年花下》的作者、获得过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称号的青年女作家殷健灵。她在这本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小资”少女的秘密之花: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关于生命的体验、感悟与私语,关于亲情、友谊、怀念的诉说以及属于她们这一代人的疼痛和伤感…… 
     
    从这套具有亲历风格和自传性质的散文丛书里,我们隐约看到了20世纪共和国儿女们的成长全程:从三四十年代里的抗日爱国热情,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里人们欢乐与昂然的姿容以及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气质;从六七十年代的那代知识青年如何经受着时代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到八九十年代的新人类在一个全新的、多元的和信息时代的追求与作为……都在这套书系里留下了真实的影像。如果把整个书系按照年代顺序排列下来或链接起来,实在就是共和国儿女们的一部完整的心灵史。 
     
    (“成长讲述书系”:《六十年后的作业》/柯岩;《朦胧的年代》/马鼎盛;《记得那年花下》/殷健灵;《风雨寸草心》/杨永青;《往事写真》/谷斯涌;《逝去的琴声》/弦子;《第一种爱》/叶梅;《两代人的热爱》/华姿;《女孩的财富》/颜畅、谢娟娟,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